《送乡僧德璘二首》

时间: 2025-01-11 08:18:44

湖上诸峰紫翠间,三年欲到几曾闲。

侬今去处渠知麽,不是南山即北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乡僧德璘二首
杨万里

湖上诸峰紫翠间,
三年欲到几曾闲。
侬今去处渠知麽,
不是南山即北山。


白话文翻译:

在湖上,群峰在紫色和翠绿之间交错,
三年来我一直想去看看,却从未闲暇。
你知道我如今要去哪里吗?
不是南山,就是北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我,江南方言用词。
  • :你,方言用词。
  • 知麽:知道吗。
  • 南山、北山:指代不同的山,象征乡愁与归属。

典故解析:

  • 南山与北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山常常象征着归属与思乡之情。南山、北山的提及,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杨万里对乡愁的深刻感受之中,诗人因生活与工作的原因,长期未能返回故乡,故写下此诗以表达内心的挂念。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送乡僧德璘二首》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在第一联中,诗人以“湖上诸峰紫翠间”描绘了自然风光,展现出湖光山色的壮丽,而“紫翠”二字又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感,仿佛让人感受到春夏之交的生机与活力。这一景象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愫,三年未归的事实更使得这份情感愈加深沉。

第二联“侬今去处渠知麽”,诗人转向对话,似乎在向他人倾诉自己的情感,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即将去往何处,这里隐含着诗人内心的不安与迷茫。接下来的“不是南山即北山”,则通过简单的选择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向往,南山与北山不仅是地理上的选择,更是内心归属感的表达。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环境描写中,融入了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人的孤独与渴望在字里行间流露无遗,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上诸峰紫翠间:描绘湖泊和山峰的美景,色彩丰富,给人以视觉享受。
  2. 三年欲到几曾闲:表达了诗人因忙碌而无法回乡的无奈与遗憾。
  3. 侬今去处渠知麽:诗人似乎在询问他人对自己去往何处的了解,流露出对未来的迷惘。
  4. 不是南山即北山: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象征归属感的缺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南山与北山作为归属的象征。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思乡之情展开,表达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不易的感慨,反映了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思考的空间。
  • :象征高远与理想。
  • 南山、北山:分别象征不同的归属地,反映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湖上诸峰紫翠间”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宁静的湖泊
    • B. 壮丽的山峰
    • C. 湖光山色的美景
    • D. 破败的村庄
  2. “侬今去处渠知麽”中“侬”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乡僧德璘
    • C. 朋友
    • D. 乡亲
  3. 诗中提到的“南山”和“北山”象征什么?

    • A. 两个不同的地方
    • B. 诗人的理想
    • C. 对故乡的思念
    • D.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C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他的情感更加直接与浓烈。而杨万里的诗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间接表达情感,显得更加含蓄与优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集》

以上为《送乡僧德璘二首》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