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颜几圣龙学尚书出守泉州二首》

时间: 2025-01-11 08:17:16

听履星辰北斗寒,三能只隔寸云间。

周家冢宰均四海,汉制尚书本百官。

鵷鹭班齐瞻进步,凤凰池近却飞还。

河图冠出西清上,莫作寻常五马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颜几圣龙学尚书出守泉州二首

听履星辰北斗寒,三能只隔寸云间。
周家冢宰均四海,汉制尚书本百官。
鵷鹭班齐瞻进步,凤凰池近却飞还。
河图冠出西清上,莫作寻常五马看。


白话文翻译:

听到你走的脚步声,仿佛北斗星辰都显得寒冷,
你与三能(指三位能干的贤人)之间,只有一寸的云彩相隔。
周公的冢宰治理四海,汉朝的尚书在百官中最为重要。
鹤和鸳鸯齐飞,似乎在向你进发,
而凤凰池近在咫尺,却又飞回去了。
河图在西清之上显现,
不要把它看作寻常的五马车。


注释:

  • 听履:听到脚步声。
  • 北斗:指北斗星,古代用来指引方向的星星。
  • 三能:指三位能干的人物,可能指古代贤人。
  • 周家冢宰:指周公,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 尚书:古代中央政府的官职,负责文书、政令。
  • 鵷鹭:像鹤一样的鸟,象征高洁。
  • 凤凰池:传说中凤凰栖息的池塘。
  • 河图:古代传说中的图书,象征着智慧和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晚号抚庵,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送别朋友颜几圣赴泉州任职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前途的祝福与对其才能的赞赏。泉州当时是重要的商贸城市,诗中也隐含着对政治前途的期待。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送颜几圣龙学尚书出守泉州二首》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友人才能的认可与期望。诗中开头的“听履星辰北斗寒”,用一种奇特的比喻手法,传达出了诗人对友人出行的深切关注与情感的真挚。接着提到“三能只隔寸云间”,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近感与淡淡的离愁。此处的“寸云”不仅象征离别的距离,也显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接下来的“周家冢宰均四海,汉制尚书本百官”中,作者引入了历史典故,以周公与汉朝的尚书作为对比,显示了颜几圣的前途与历史的辉煌。此处的对照不仅增强了诗的深度,也彰显出诗人对友人能力的高度认可。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自然的意象描绘,展示了友人即将面对的新环境。特别是“河图冠出西清上,莫作寻常五马看”,不仅是对友人前途的展望,也隐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梦想。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典故,传达了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听履星辰北斗寒:听到脚步声,北斗星辰仿佛都显得寒冷,暗示着离别的情感。
  2. 三能只隔寸云间:三位能干的贤人之间只有一寸的云彩相隔,表明友人之间的距离虽远,但情谊依旧。
  3. 周家冢宰均四海:周公的治理遍及四海,强调政治才能的重要性。
  4. 汉制尚书本百官:汉朝的尚书是百官的根本,赞美友人的地位与前途。
  5. 鵷鹭班齐瞻进步:鸟类齐飞,象征着前进与希望。
  6. 凤凰池近却飞还:凤凰池近在咫尺,却又飞回,暗示友人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7. 河图冠出西清上:河图显现,象征着智慧与前景。
  8. 莫作寻常五马看:不要把这些视为平常的事,体现出对友人未来的高度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听履”比喻友人离去的脚步声。
  • 对仗:诗中对称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例如“周家冢宰均四海,汉制尚书本百官”。
  • 意象:使用自然与历史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星辰:象征着方向与未来,暗示友人的远航。
  • 云间:象征距离与相隔,表达离愁。
  • 周家冢宰、汉制尚书:历史典故,象征着理想的政治地位。
  • 鵷鹭、凤凰:象征高洁与美好的未来。
  • 河图:象征智慧与未知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北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星星
    B. 一种鸟
    C. 一片云
    D. 一种植物

  2. “周家冢宰均四海”中的“周家冢宰”是指? A. 周公
    B. 汉武帝
    C. 李白
    D. 杜甫

  3. 诗中提到的“河图”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智慧
    C. 友情
    D. 权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送友人》 - 李白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祝福与不舍。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友人前途的光明与希望。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诗词鉴赏》
  3.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