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台》
时间: 2025-01-10 20:31: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陵台
作者:汪元量 〔宋代〕
伊昔李少卿,筑台望汉月。
月落泪纵横,凄然肠断裂。
当时不受死,心怀归汉阙。
岂谓壮士身,中道有摧折。
我行到寰州,悠然见突兀。
下马登斯台,台荒草如雪。
妖氛霭冥蒙,六合何恍惚。
伤彼古豪雄,清泪泫不歇。
吟君五言诗,朔风共呜咽。
白话文翻译
曾经的李少卿,筑台遥望汉朝的明月。
月光落下,泪水纵横,悲伤得肠断。
当时不愿赴死,心中惦念汉阙。
岂能想象壮士的身躯,途中竟遭摧折。
我走到这广阔的州域,悠然见到高耸的台。
下马登上这台,台上荒草如雪白。
妖雾弥漫,天地何其恍惚。
伤感那些古代豪杰,清泪流淌不止。
吟咏你的五言诗,北风一同哀鸣。
注释
- 李少卿:指汉代的李陵,因战败投降匈奴而受到后世的争议。
- 汉月:指汉朝的月亮,象征着对故国的思念。
- 泪纵横:形容悲伤流泪,无法自已。
- 壮士身:指英雄的身体与命运,意在强调壮士的遭遇。
- 寰州:广袤的地方,指北方的某个地方。
- 妖氛:指不祥的气氛或迷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约1050-1120),字君默,号长溪,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常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本诗以李陵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英雄豪杰命运的感慨。李陵的悲剧性命运激发了诗人对壮士情怀的共鸣,反映出对国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李陵台》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感和情感共鸣的诗作,汪元量借用李陵的故事,表达了对英雄豪杰命运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李少卿筑台望月,构建了一个充满怀旧情绪的场景。随着月落,泪水纵横,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李陵的悲剧相联系,流露出对历史的追思。
诗中通过对李陵的描述,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惋惜,"岂谓壮士身,中道有摧折"一语,恰到好处地突显了壮士的无奈与悲哀。这种对英雄的感伤,不仅是对李陵个人命运的哀悼,更是对整个历史的反思与叹息。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自己行至寰州的情景,登上荒草如雪的台,进一步深化了孤寂与无常的主题。最后以吟咏五言诗和北风共鸣结束,形成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令人唏嘘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伊昔李少卿,筑台望汉月:回忆李陵在昔日的情景,筑台望月,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月落泪纵横,凄然肠断裂:月光落下,诗人因思念而流泪,情感极为悲伤。
- 当时不受死,心怀归汉阙:回忆李陵当时不愿赴死,心中仍惦念故国。
- 岂谓壮士身,中道有摧折:感叹英雄的命运多舛,无法预知的挫折。
- 我行到寰州,悠然见突兀:诗人到达新的地方,看到高耸的台。
- 下马登斯台,台荒草如雪:描写台上景象,荒凉之感扑面而来。
- 妖氛霭冥蒙,六合何恍惚:感受到不祥的气氛,天地之间迷惘不清。
- 伤彼古豪雄,清泪泫不歇:对古代英雄的伤感,泪水流淌不止。
- 吟君五言诗,朔风共呜咽:吟唱五言诗,北风也似乎在哀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李陵的遭遇比作台上荒草,象征着历史的凋零与孤独。
- 拟人:风声与泪水共鸣,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月落泪纵横,凄然肠断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李陵的故事,探讨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悲剧,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英雄命运的深切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月:象征着故国与思念。
- 泪水:悲伤与怀念的表现。
- 台:象征历史的见证与个人的孤独。
- 妖氛:不祥的气氛,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陵台中提到的“李少卿”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项羽
B. 李陵
C. 司马迁
D. 刘邦 -
诗中“月落泪纵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疲惫 -
“我行到寰州,悠然见突兀”中“突兀”指的是什么? A. 高大的山
B. 荒凉的台
C. 美丽的景色
D. 迷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家庭的挂念,情感较为细腻。
- 李白《静夜思》:则是抒发个人对月亮的思考与故乡的牵挂,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