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春恨》
时间: 2025-01-26 03:57: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年游•春恨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晓烟未敛,春池欲皱,花影压回廊。
淡日窥帘,深寒着枕,曾否试新妆。
阑干敲遍无人应,颠倒费思量。
燕子衔花,呢喃不住,来去自双双。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春天的池水似乎要起波澜,花影压在回廊上。
淡淡的阳光透过帘子,深深的寒意萦绕在枕头上,不知你是否曾试过新妆。
栏杆被敲打了一遍却无人回应,心中反复思量着,竟是如此难以释怀。
燕子衔着花朵,喃喃细语,来去自如,成双成对。
注释:
字词注释:
- 晓烟:清晨的薄雾。
- 春池:春天的池塘,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花影:花的影子,表现春季的美丽。
- 淡日:柔和的阳光。
- 深寒:深沉的寒意。
- 阑干:栏杆,指窗前的栏杆。
- 颠倒:形容心中困惑,失去常态。
- 燕子衔花:燕子衔着花,暗示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燕子衔花”这一意象常见于古诗词,象征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孙遹(公元1643年-1710年),清代诗人,字子夔,号湘远,晚号湘云,生于湖北。彭孙遹的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而自然。
创作背景: 《少年游•春恨》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季,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内心的惆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少年游•春恨》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春日情愫与内心孤独的诗作。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春景,薄雾未散,池水微波,花影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接下来的句子转向内心的情感,诗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却又因深寒而感到孤单,似乎在暗示一种失落的爱情或对生活的无奈。阑干敲打的声音无人应答,正是对内心孤独的生动写照,让人不禁思考生活的意义。
最后一句“燕子衔花,呢喃不住,来去自双双”,则用燕子的双双来象征生机与爱情的美好,似乎和前面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使读者在欣赏春日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烟未敛:清晨的薄雾尚未消散,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春景。
- 春池欲皱:春天的池水似乎要起波澜,暗示着内心的波动。
- 花影压回廊:花的影子压在回廊上,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淡日窥帘:阳光柔和地透过帘子,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深寒着枕:深沉的寒意让人感到孤单。
- 曾否试新妆:是在询问对方是否曾试过新妆,暗含对对方的思念。
- 阑干敲遍无人应:敲打栏杆却无人回应,象征内心的孤独。
- 颠倒费思量:心中困惑,反复思考,陷入沉思。
- 燕子衔花:燕子衔着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 呢喃不住:燕子在低语,营造出春天的温暖气氛。
- 来去自双双:燕子成双成对,暗示爱情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池欲皱”比喻内心的波动。
- 拟人:如“淡日窥帘”,赋予阳光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来去自双双”,形成整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深刻反映了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晓烟:象征清晨的宁静与朦胧。
- 春池:象征生命的复苏与活力。
- 花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柔情。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晓烟”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的雾
B. 清晨的薄雾
C. 白天的阳光
D. 雨后的水汽 -
诗中“阑干敲遍无人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疲惫 -
燕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春天与爱情
C. 悲伤
D. 夏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比较彭孙遹的《少年游•春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爱情的思索,但彭的诗中更多地流露出孤独感,而李的诗则展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