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 咏骷髅》
时间: 2025-04-29 01:43: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事闲行郊野过。
见棺函板破。
里头白白一骷髅。
独潇洒愁愁。
为甚因缘当路卧。
往来人诽谤,在生昧昧了真修。
这回却休休。
白话文翻译
闲来无事,我在郊外漫步。
忽然看到一口破损的棺材。
棺材里面露出一具白白的骷髅,
它独自一人,显得有些潇洒而忧愁。
这骷髅为何会在路旁安卧?
生前的人们对它指指点点,
而它在世时却未能明白真正的修行。
如今它终于得到安息。
注释
- 骷髅:指人死后剩下的骨骼,常用于象征死亡或虚无。
- 潇洒:形容一种洒脱的态度或风度。
- 昧昧:指不明白、不清楚。
- 休休:表示安息、休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了对生死、世俗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祝英台 咏骷髅》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借骷髅的形象,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世纷争的淡漠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具骷髅,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索。开篇“无事闲行郊野过”,展现了诗人悠闲的态度,似乎在逃避现实的压力。而当他发现破损的棺材和里面的骷髅时,这份宁静被打破,内心开始涌现出复杂的情感。
骷髅的“潇洒愁愁”,既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也隐含着对生前无知的自省。诗人在这里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尸骸,更是在探讨生与死的关系。骷髅“为甚因缘当路卧”,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生前的种种争议与误解,最终都化为无形。
最后一句“这回却休休”,似乎在传达一种解脱的感觉,死后的平静与安宁,正是对生前无常的反思。整首诗在简约的语言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王哲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事闲行郊野过:表达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见棺函板破:突显出意外的发现,增添了紧张感。
- 里头白白一骷髅:骷髅的出现象征死亡,令人深思。
- 独潇洒愁愁:骷髅的形象既孤独又洒脱,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
- 为甚因缘当路卧: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
- 往来人诽谤,在生昧昧了真修:揭示生前的误解与争议。
- 这回却休休:表示对死亡的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骷髅象征着死亡与虚无。
- 拟人:骷髅被赋予情感,增添了人性化的理解。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与死的关系,反映出对世俗争斗的超然态度。通过对骷髅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骷髅:象征死亡、虚无与人生的无常。
- 棺材:代表逝去的生命与归宿。
- 郊野:象征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 潇洒:象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骷髅”象征什么?
- A. 生
- B. 死
- C. 爱
- D. 友情
-
诗人对骷髅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恐惧
- B. 愤怒
- C. 超然
- D. 悲伤
-
“往来人诽谤”中的“诽谤”意指什么?
- A. 赞美
- B. 误解
- C. 恐吓
- D. 交流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许多描写生死与命运的诗句。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生命的短暂与享乐。
诗词对比
- 王哲 vs. 杜甫:王哲的《祝英台 咏骷髅》注重对死亡的超然思考,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反映了对现实苦难的深切关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哲及其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