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其六》
时间: 2025-01-26 07:08: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绣帘开,风竹动。疑是佩环弄。
溅泪秋棠,定发去年种。
传来临去馀情,千回百转,只留得一声珍重。
忆相送。无端一夕天风,吹堕翠翎凤。
惘惘回鞭,懒纵锦丝鞚。
苍凉夜雪黄河,背灯拥髻,可尚有那人同梦。
白话文翻译:
绣帘轻轻打开,竹子在风中摇动。
我怀疑是佩戴的环子在轻轻碰撞。
泪水溅落在秋天的棠树上,想必是去年种下的。
传来你临走时的余情,千回百转,唯留下那一句珍重的叮嘱。
回忆起送别的情景。无缘无故的,一夜的天风,吹落了凤冠上的翠羽。
惆怅地回鞭,懒得放纵那华美的缰绳。
在苍茫的夜雪中,黄河水流淌,背对着灯光,梳理着发髻,难道还能有那人同梦?
注释:
字词注释:
- 绣帘: 绣花的帘子,常用于装饰。
- 佩环: 指佩戴的装饰物,可能是耳环等。
- 秋棠: 秋天开花的棠树,象征着秋天的情感。
- 千回百转: 形容情感复杂、反复。
- 翠翎: 翠色的羽毛,常用于形容高贵的装饰。
- 锦丝鞚: 精美的缰绳,象征着优雅和华丽。
- 黄河: 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典故解析:
- 凤冠: 古代女子的头饰,象征着美丽和尊贵。
- 秋棠: 可能借指秋天的愁苦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陛云,清代诗人,生于1645年,卒于1717年。其诗风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自然与生活。俞陛云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风貌,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系列作品在清代文人中广为流传,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离别的惆怅。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回忆,表达了离别时的伤感与思念。开头的“绣帘开,风竹动”营造了一种柔和的氛围,仿佛是一个宁静的夜晚,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的复杂性逐渐显露。尤其是“泪溅秋棠”,不仅描绘出秋天的萧瑟,也寄托了对往昔的怀念与不舍。
诗中“千回百转,只留得一声珍重”一句,恰如人们在分别时反复思念的情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最后几句描绘了在苍凉的夜雪中独自思念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浓郁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帘开,风竹动: 开启绣帘,轻风拂动竹子,画面宁静而美好。
- 疑是佩环弄: 似乎是佩环碰撞声,暗示着离别的惆怅。
- 溅泪秋棠,定发去年种: 泪水洒落在秋棠树上,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
- 传来临去馀情,千回百转,只留得一声珍重: 临别时的情感如潮水般涌来,唯有那一句“珍重”留在心中。
- 忆相送: 追忆送别的情景,唤起深切的思念。
- 无端一夕天风,吹堕翠翎凤: 突然的夜风吹落了华丽的羽毛,象征美好的事物被迫离散。
- 惘惘回鞭,懒纵锦丝鞚: 心神恍惚地回头,懒于驱赶华丽的缰绳,表现出内心的迷茫与不舍。
- 苍凉夜雪黄河,背灯拥髻: 在黄河的苍凉夜雪中,回头梳理发髻,暗示着孤独与思念。
- 可尚有那人同梦: 最后留有一丝希望,是否还能与那人共享梦想。
修辞手法:
- 比喻: “泪溅秋棠”将情感与自然景物融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 “风竹动”赋予自然以生命,营造出温柔的氛围。
- 对仗: 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帘: 象征美好、柔和的生活氛围。
- 竹: 象征高洁与坚韧。
- 秋棠: 代表着秋天的凄美与思念。
- 翠翎: 象征华美与高贵,亦代表过往的美好。
- 黄河: 象征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绣帘”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好、柔和的生活氛围
- C. 战争
-
“泪溅秋棠”中的“秋棠”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树
- C. 一种果实
-
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悲伤与思念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 也表现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更加突出女性的细腻情感。
- 温庭筠的《菩萨蛮》: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
- 《俞陛云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