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
时间: 2025-01-11 11:50:57意思解释
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
原文展示:
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
一纸展看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
蕤宾掩抑娇多怨,散水玲珑峭更清。
珠颗泪沾金捍拨,红妆弟子不胜情。
白话文翻译:
琵琶的老师在九重城中,突然收到一封信,心中既喜又惊。
展开纸张一看,原来不是旧谱,四根弦上弹出的却是新的旋律。
蕤宾(琵琶的一种音调)掩藏着娇羞和怨恨,散水般的音色玲珑而清晰。
泪珠沾湿了金色的拨片,穿着红妆的弟子不胜感情涌动。
注释:
- 琵琶师:指演奏琵琶的老师。
- 九重城:指唐代长安的宫城,象征着高贵和繁华。
- 蕤宾:琵琶的一种音调,带有娇羞的情感。
- 散水:形容音色的清脆和流畅。
- 珠颗泪:形容泪水如珠子般滴落,表现情感的深切。
典故解析:
“九重城”暗指长安城,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琵琶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诗中通过对琵琶音调的描绘,传达了乐曲与情感交织的深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琵琶艺术在当时的流行和琵琶师弟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诗人通过对新谱的惊喜,表现了对艺术创新的欣赏。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是一首充满音乐美感的诗,它将琵琶的音色与情感结合,展现了音乐所带来的深刻体验。诗的开篇便以“琵琶师在九重城”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高雅的音乐环境中,接着“忽得书来喜且惊”,突显了收到新谱的那种意外和激动。诗中对琵琶音色的细腻描写,如“蕤宾掩抑娇多怨”和“散水玲珑峭更清”,不仅展示了琵琶演奏的技巧,也表达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复杂性。
诗的最后两句“珠颗泪沾金捍拨,红妆弟子不胜情”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泪水与音乐的结合,展示了人们在艺术面前的脆弱与感动。整首诗通过琵琶的音色和弟子的情感,传达了音乐的力量和对艺术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琵琶师在九重城:引入琵琶师的身份和所处的高贵环境。
- 忽得书来喜且惊:收到新谱的突如其来,带来了喜悦和惊讶的情感。
- 一纸展看非旧谱:展开纸张,发现是新谱而非旧谱,暗示着创新。
- 四弦翻出是新声:琵琶的四根弦上,弹出新的旋律,象征着艺术的生命力。
- 蕤宾掩抑娇多怨:音调中隐含的娇羞和怨恨,表现了情感的深邃。
- 散水玲珑峭更清:音色如流水般清澈,形容琵琶音色的优美。
- 珠颗泪沾金捍拨:泪水滴落在金色拨片上,感情的真实流露。
- 红妆弟子不胜情:穿着红妆的弟子因情感涌动而无法自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珠颗泪”形象地比喻情感的流露。
- 拟人:音调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艺术的表现力。
- 对仗:如“喜且惊”与“娇多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琵琶新谱的欣赏,传达了艺术创新的重要性,以及艺术能激发人们深刻的情感和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 珠颗泪:象征情感的真挚与脆弱。
- 红妆弟子:代表对艺术的追求和对情感的敏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重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洛阳
- B. 长安
- C. 成都
- D. 南京
-
“散水玲珑峭更清”中的“散水”形容什么?
- A. 音色清脆
- B. 情感复杂
- C. 琵琶的结构
- D. 弟子的装扮
-
诗中提到的“红妆弟子”指的是?
- A. 琵琶师
- B. 弟子
- C. 女子
- D. 诗人
答案:
- B. 长安
- A. 音色清脆
- B. 弟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斗星》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白居易与李白在音乐题材上的诗作,白居易的诗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的诗则更强调豪放的个性与洒脱的情感。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