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木稚)》

时间: 2025-01-11 20:03:23

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

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

绣帘深院黄昏,着香无处,人欲睡、为花重起。

月如水。

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

翠袖生寒,祗欠素娥倚。

何如倩取西风,吹将归去,为添在、广寒宫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木稚)
作者: 张潞 〔宋代〕

宝熏浓,云幄重,琼叶丽金蕊。
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
绣帘深院黄昏,着香无处,人欲睡为花重起。
月如水。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
翠袖生寒,祗欠素娥倚。
何如倩取西风,吹将归去,为添在广寒宫里。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宝熏香气浓郁,云彩如幔,琼叶与金蕊交相辉映。色彩斑斓的景象中,虽然秋天已至,但万物仍显得生机盎然。深院中的绣帘在黄昏时分,香气无处可寻,让人感到困倦,犹如花一般沉重。月光如水般洒下,宛如天外的楼台,似乎与尘世隔绝。微风拂过,带来一丝寒意,正好缺少了那位素娥的倚靠。最后,诗人希望能借西风将自己送回广寒宫,增添那里的美好。

注释:

  • 宝熏:指香气,通常用于形容香熏的浓郁。
  • 云幄:形容如云的帷帐,带有一种梦幻的感觉。
  • 琼叶:指美丽的叶子,琼音美好,赋予叶子以珍贵的形象。
  • 素娥:指嫦娥,月宫的仙女,象征美丽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潞,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受南宋词风影响,具有婉约细腻的特点。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秋天的感怀以及对月亮、嫦娥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赞美,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情感寄托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木稚)》是一首典雅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开篇的“宝熏浓,云幄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浓郁的香气和厚重的云层形成了一个温馨而又梦幻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来表现秋天的生机,虽然季节已变,但自然依然充满活力。

而“绣帘深院黄昏”则是转折,诗人感受到的困倦与无处可寻的香气,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诗人在月光的映照下,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仿佛在寻求一种脱离尘世的理想生活。

最后,诗人以“何如倩取西风”结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渴望能够回到那美好的月宫,享受宁静与美丽。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流露出深厚的情感,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宝熏浓,云幄重”:开篇的香气与云彩营造出温馨的环境。
    • “黛绿蜂黄,秋态未憔悴”:描绘秋天的色彩,展现生机。
    • “绣帘深院黄昏”:黄昏时分,深院的宁静与孤独。
    • “着香无处,人欲睡为花重起”:暗示困倦与对美梦的渴望。
    • “月如水”:月光如水般柔和,营造出宁静的气氛。
    • “别有天外楼台,玲珑异尘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翠袖生寒,祗欠素娥倚”:对嫦娥的思念与孤独的表达。
    • “何如倩取西风”:希望能借助自然之力实现愿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比作水,形象生动。
    • 拟人:让“香气”具有人情,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本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孤独感,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渴求。

意象分析:

  • 宝熏:象征着美好与温馨的氛围。
  • 云幄:寓意梦幻与宁静。
  • 琼叶、金蕊: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月光:象征高远的理想与孤独的思索。
  • 素娥:嫦娥的形象,象征美丽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宝熏浓,云幄重”中的“云幄”指的是: A. 云彩的帷帐
    B. 雨水的滴落
    C. 风的吹拂
    D. 星星的闪烁

  2. 诗中提到的“素娥”是指: A. 仙女
    B. 嫦娥
    C. 织女
    D. 西王母

  3. 诗人希望借助什么返回广寒宫? A. 东风
    B. 西风
    C. 南风
    D. 北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张潞的《祝英台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张潞更多地体现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刻画与个体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