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晓别》

时间: 2025-01-22 07:00:57

五更天晓渐鸡鸣,斜月半床横。

树杪风疏,马蹄霜滑,银汉带疏星。

看他渺渺垂鞭去,望里不分明。

一线江流,几层山色,千里隔长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更天晓渐鸡鸣,
斜月半床横。
树杪风疏,马蹄霜滑,
银汉带疏星。
看他渺渺垂鞭去,
望里不分明。
一线江流,几层山色,
千里隔长亭。

白话文翻译:

清晨五更,天色已亮,鸡开始鸣叫。斜挂的月亮照在床上。树梢间的风轻缓,马蹄在霜上滑行,银河中稀疏的星星闪烁。看他那模糊的身影,马鞭轻轻垂下,远望去却看不清楚。一线江水流淌,层层山色隐约可见,千里之外的长亭在眼前渐渐消失。

注释:

  • 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五更即清晨时分。
  • :逐渐,表示时间的推移。
  • 斜月:指月亮的形状,通常是新月或残月。
  • 马蹄霜滑:形容早晨的霜冻使得马蹄在地上滑动。
  • 银汉:指银河,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
  • 渺渺:形容模糊、遥远的样子。
  • 长亭:古代旅途中的歇息处,用以表达离别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梅芳是明代女诗人,生于盛世,因其才情出众而受到赞誉。她的诗歌多描写离别、思乡等情感,风格清新而细腻,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

创作背景:

《少年游·晓别》创作于作者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惜别之情。此时正值清晨,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增强了离别的情感。

诗歌鉴赏:

《少年游·晓别》是一首描写清晨离别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清晨的氛围与离别的愁苦完美结合。开篇的“五更天晓渐鸡鸣”,不仅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更暗示着即将离去的不舍。斜月照在床上,给人一种梦醒时分的感觉,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接着,诗人描写了树梢的风和马蹄的霜滑,这些细微的细节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寒冷,也让离别的情感愈加沉重。

“看他渺渺垂鞭去,望里不分明”,这句勾勒出友人离去的模糊身影,仿佛让人感到离别的无奈与惆怅。接下来的“一线江流,几层山色”,不仅呈现出美丽的自然景象,也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流逝。最后一句“千里隔长亭”,则把离别的距离感放大,表达了心中无法言说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清晨的自然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离别的情感,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更天晓渐鸡鸣:描绘清晨的时刻,鸡鸣声打破了宁静。
  2. 斜月半床横:月亮斜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3. 树杪风疏,马蹄霜滑:自然的细节描写,加深了清晨的寒意。
  4. 银汉带疏星:银河中的星星稀疏,象征着孤独与遥远。
  5. 看他渺渺垂鞭去:描写友人远去的模糊身影,增添离别的情感。
  6. 望里不分明:看得模糊,感受到思念的痛苦。
  7. 一线江流,几层山色:自然景物的层次感,表现了远方的美丽与遥不可及。
  8. 千里隔长亭:离别的距离感,强调了情感的深沉与不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赋予其情感色彩,让人产生共鸣。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清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思念之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鸡鸣:象征着清晨的开始与新的希望。
  2. 斜月:代表着离别的哀愁。
  3. 树杪风疏:体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孤单。
  4. 马蹄霜滑:暗示行旅的艰辛与不易。
  5. 银汉与疏星: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孤独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银汉”指代什么? A. 河流
    B. 银河
    C. 山川
    D. 城市

  2. 诗中“看他渺渺垂鞭去”的意思是?
    A. 友人走远
    B. 友人留在身边
    C. 友人骑马
    D. 友人不再联系

  3. “千里隔长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不舍
    C. 快乐
    D. 疲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邵梅芳的《少年游·晓别》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以自然景物来表达离别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清晨的宁静与哀愁,而后者则通过夜晚的景象展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思考。两者都深刻地刻画了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创作》

以上内容为《少年游·晓别》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词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