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天介饮》
时间: 2025-01-26 03:56: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潘承天介饮
作者:徐渭 〔明代〕
明霞淡霭酿重春,
盛典高张礼乐陈。
圣世山中归一老,
圜桥席上第三人。
定知国学他年酳,
且试庖烹此日珍。
燕罢蹄肩满归路,
自嘲茆屋有垂津。
白话文翻译:
晨曦映照,薄雾飘渺,仿佛酿造了重春的气息,
盛大的典礼上,高高挂起礼乐的装饰。
在这圣明的时代,山中归隐的只有一位老者,
在圆形的桥上,席间第三位来宾。
我知道国学在未来将会变得富饶,
不如先试试厨房烹饪今天的美味珍馐。
燕子飞去,马蹄声伴着满载的归途,
我自嘲住在茅屋中,仍能享受垂流的美酒。
注释:
- 明霞:清晨的阳光,明亮的光彩。
- 淡霭:轻薄的雾气。
- 盛典:盛大的典礼。
- 礼乐:礼仪与音乐。
- 圣世:指太平盛世。
- 圜桥:圆形的桥。
- 定知:可以预见。
- 国学:国家的学问、文化。
- 酳:一种美酒。
- 庖烹:指厨房烹饪。
- 燕罢:燕子归巢,指宴席结束。
- 茆屋:茅草屋,简陋的居所。
- 垂津:垂流的美酒。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因其才华和个性而被视为“狂士”。他以诗歌、绘画和戏剧三方面的成就著称,风格独特,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盛世,徐渭在社会动荡中寻求内心的平静,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潘承天介饮》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晨曦与薄雾,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亮的春日氛围。徐渭借助盛典的场面,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表达了他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圣世山中归一老”,隐喻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同时,诗人以幽默的自嘲,揭示了自己的处境与心境,将个人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展现得淋漓尽致。全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明霞淡霭酿重春:清晨的霞光与薄雾交融,仿佛酿造出春天的气息,暗示了新的开始与希望。
- 盛典高张礼乐陈:盛大的庆典上,礼仪与音乐高高挂起,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 圣世山中归一老:在这太平盛世中,只有一位老者归隐于山林,表达了对庸俗世界的超然。
- 圜桥席上第三人:在圆桥的席上,第三位来宾,象征着与他人交流与分享的乐趣。
- 定知国学他年酳:预见未来国学将会繁荣,期待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 且试庖烹此日珍:不如先尝试厨房的美味,体现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 燕罢蹄肩满归路:宴席结束,马蹄声伴着归途,描绘了人们离去的场景。
- 自嘲茆屋有垂津:以自嘲的态度表明自己虽然住在茅屋,却也能享受到美酒的乐趣。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霞淡霭酿重春”,用“酿”比喻春天的来临。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夸张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不满。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宴席的热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深刻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意象分析:
- 晨曦与薄雾:象征新生与希望。
- 盛典与礼乐:代表繁荣与和谐的社会氛围。
- 山中老者:象征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
- 圜桥:象征与他人的交流与连结。
- 美酒:代表对生活的享受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明霞淡霭”所形容的是什么时节?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圣世”是指什么? A. 动荡的年代
B. 太平盛世
C. 战争时期
D. 贫困时期 -
“自嘲茆屋有垂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自豪
B. 自卑
C. 自嘲与幽默
D. 悲伤
答案:
- C. 春天
- B. 太平盛世
- C. 自嘲与幽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潘承天介饮》:两者都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潘承天介饮》则强调个人享受生活的乐趣。
- 《月下独酌》与《潘承天介饮》:两者都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月下独酌》更突出饮酒的孤独感,而《潘承天介饮》则展现了宴席的热闹与人际交流的乐趣。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概论》
- 《徐渭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