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伍相国祠》

时间: 2025-01-11 10:09:40

萧条古堞树栖乌,载拜祠门落日孤。

报父有心终覆楚,杀身无计可存吴。

英雄忠孝留天壤,山水苍凉失霸图。

回首荒台麋鹿地,属镂遗恨满姑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条古堞树栖乌,载拜祠门落日孤。
报父有心终覆楚,杀身无计可存吴。
英雄忠孝留天壤,山水苍凉失霸图。
回首荒台麋鹿地,属镂遗恨满姑苏。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城堞显得萧条,树上栖息着乌鸦,
我在祠堂前拜祭,落日孤独地照耀着门前。
为了报答父亲的恩情,最终却覆灭了楚国,
而为了保全自己,却无计可施以存活于吴国。
英雄的忠诚与孝道留存于天地之间,
而如今山水苍凉,霸业已不复存在。
回首那荒凉的台地,麋鹿在此栖息,
满心遗恨在姑苏,犹如镂刻在心。

注释:

  • 萧条:形容景象凋零或冷清。
  • :城墙或土堤的意思,这里指古老的城墙。
  • 载拜:在这里意为“前来拜祭”。
  • 覆楚:指楚国被灭亡,历史典故。
  • 杀身无计可存吴:意为为了保全自己而无计可施,指在吴国的无奈。
  • 忠孝:指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父母的孝敬。
  • 镂遗恨:指深刻的遗憾或悲痛,像镂刻在心中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摅(1780-1841),字梦白,号天池,清代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新淡雅,常表现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历史变迁之时,诗人借拜祭伍子胥的场景,表达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及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谒伍相国祠》通过描绘古老的城墙和苍凉的山水,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与对英雄人物伍子胥的敬仰。诗中通过对“萧条古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反映出英雄人物所经历的悲惨命运。随着落日的孤独,诗人感受到历史的无情,英雄虽有忠孝之心,却难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报父有心终覆楚,杀身无计可存吴”展示了诗人对伍子胥命运的深刻同情,伍子胥为报父之仇而奋斗,却最终无力改变楚国的覆灭。此句揭示出忠孝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映出历史的无常。

整首诗在最后通过“回首荒台麋鹿地”的意象,表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与对个人命运的思索。“属镂遗恨满姑苏”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联系在一起,显示了诗人对故国情怀的深刻依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条古堞树栖乌

    • 描绘出古老的城墙和树上栖息的乌鸦,营造出凄凉的景象,暗示历史的沧桑。
  2. 载拜祠门落日孤

    • 诗人前来拜祭伍子胥,落日的孤独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3. 报父有心终覆楚

    • 伍子胥报仇心切,但最终楚国仍然灭亡,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4. 杀身无计可存吴

    • 诗人感叹伍子胥为报仇而无力自保,揭示了英雄的悲剧命运。
  5. 英雄忠孝留天壤

    • 赞美英雄的忠诚与孝道,暗示这些美德将永存于天地之间。
  6. 山水苍凉失霸图

    • 描述大自然的苍凉与历史的沧桑,英雄的霸业已不复存在。
  7. 回首荒台麋鹿地

    • 诗人回首过往,感叹当年辉煌已成荒凉,暗示对故国的怀念。
  8. 属镂遗恨满姑苏

    • 表达对历史遗憾的深切感受,情感上与姑苏的美丽相对比,形成强烈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用对仗手法,如“忠孝留天壤,山水苍凉失霸图”,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镂遗恨”比喻内心的遗憾,形象生动。
  • 意象:运用“落日”、“荒台”、“麋鹿”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的苍凉与个人的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伍子胥的敬意,同时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亡、忠孝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切思考,传达出对故国的怀念与对人生命运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堞:象征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
  • 乌鸦:常被视为凶兆,暗示着悲剧与命运的无常。
  • 落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英雄的孤独。
  • 山水苍凉:代表着英雄理想的破灭与现实的悲凉。
  • 荒台: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已经消逝,只剩下荒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条古堞”意指:

    • A. 繁华的城市
    • B. 萧条的古老城墙
    • C. 美丽的自然风光
  2. “报父有心终覆楚”中的“覆楚”指的是:

    • A. 楚国复兴
    • B. 楚国灭亡
    • C. 楚国强盛
  3. 诗中提到的伍子胥是: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历史英雄
    • C. 一位商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沧桑的感慨与英雄情怀。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而后者则强调了壮丽的景色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摅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伍子胥与中国历史的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