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禅寺》

时间: 2025-01-26 02:03:39

空门闭苍翠,坐对寒山暮。

僧定落花深,鸟散清钟度。

瑟瑟闻残荷,微微滴秋露。

众籁寂不喧,悠然惬吾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门闭苍翠,坐对寒山暮。
僧定落花深,鸟散清钟度。
瑟瑟闻残荷,微微滴秋露。
众籁寂不喧,悠然惬吾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寺庙景象。空荡的寺门在苍翠的山林中关闭,夕阳下的寒山映入眼帘。僧人在静坐沉思,落花随风飘落,鸟儿在清脆的钟声中飞散。微风中传来残荷的沙沙声,秋露悄然滴落。四周万籁俱寂,没有喧嚣,心中感到悠然自得,享受这种简单的生活。

注释:

  • 空门:指寺庙的门,象征出世和清净。
  • 苍翠:形容青山的颜色,表示生机盎然。
  • 寒山:指冷清的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僧定:僧人专注而静谧的状态。
  • 落花深:落花的情景,反映出宁静的氛围。
  • 众籁:形容万物的声音,指自然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明确的典故,但通过“空门”“寒山”等意象,可以联想到许多佛教文化的内涵,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毓荣,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表达出对宁静和淡泊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华毓荣游历某处寺庙时所作,表达他在自然与宗教环境中所感受到的内心平静与惬意。

诗歌鉴赏:

《北禅寺》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场景,诗人在此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诗的开头“空门闭苍翠”就带出了一种幽静的氛围,寺庙的门关闭,仿佛将世俗的喧嚣隔绝在外。接着“坐对寒山暮”,夕阳西下,山影在晚霞中显得更加苍翠,给人一种沉静的美感。

“僧定落花深,鸟散清钟度”,描绘了僧人静坐,周围落花纷飞,鸟儿在钟声中飞散,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哲学思考。接下来的“瑟瑟闻残荷,微微滴秋露”,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荷叶残败,露水微滴,展现了自然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一句“众籁寂不喧,悠然惬吾素”,总结了整首诗的意境。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没有外界的喧哗,只有内心的悠然自得,显示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空门闭苍翠:寺门关闭,周围被苍翠的山林包围,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坐对寒山暮:诗人静坐面对夕阳下的寒山,感受到宁静与孤独。
  3. 僧定落花深:僧人心中宁静,落花在深处的寂静中飘落,象征着自然的流逝。
  4. 鸟散清钟度:鸟儿在清脆的钟声中飞散,传达出一种悠然的生活状态。
  5. 瑟瑟闻残荷:微风中听见残荷的声音,象征着自然的细腻与美丽。
  6. 微微滴秋露:秋天的露水轻轻滴落,增添了季节的气息。
  7. 众籁寂不喧:万物的声音静谧无声,显现出一种内心的平和。
  8. 悠然惬吾素:诗人感到悠然自得,享受这种简单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空门”象征着出世,暗示离开世俗的追求。
  • 拟人:如“瑟瑟闻残荷”,赋予了荷花以灵动的特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写宁静的寺庙景象,传达出一种和谐与安宁的心境,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道德修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门:象征出世与清净,反映出对物欲的超脱。
  • 寒山:代表孤独与宁静,展现自然的美。
  • 落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清钟:代表宗教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残荷: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变迁。
  • 秋露:象征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空门”指的是什么?

    • A. 寺庙的门
    • B. 家庭的门
    • C. 学校的门
  2.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 A. 爱情
    • B. 自然与内心宁静
    • C. 战争
  3. “瑟瑟闻残荷”中的“瑟瑟”意指什么?

    • A. 热闹的声音
    • B. 风吹的声音
    • C. 人们的谈话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华毓荣的《北禅寺》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宁静,但王维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华毓荣则更突出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