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
时间: 2025-01-11 15:54: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盈舟载鱼蝦,投泻清波际。应无校人欺,独行流水惠。非求升斗活,终免蝼蚁制。江湖自相忘,洲岛亦还逝。脱渊思曩戒,嗅饵省非计。为生岂不幸,萍藻庶可翳。
白话文翻译:
满载着鱼虾的船只,倾泻入清澈的水波之中。应该没有人会欺骗它们,它们独自享受着流水的恩惠。不是为了求得一时的生存,最终能够摆脱蝼蚁的控制。江湖之间自然地相互遗忘,洲岛也渐渐消失。脱离深渊时想起过去的警戒,闻到饵料时省悟这不是长久之计。为了生存难道不是幸运的吗,或许可以在浮萍和藻类中找到遮蔽。
注释:
- 盈舟:满载的船只。
- 投泻:倾泻。
- 校人:校对的人,这里指监管者。
- 流水惠:流水的恩惠。
- 升斗活:一时的生存。
- 蝼蚁制:被小生物控制。
- 自相忘:自然地相互遗忘。
- 脱渊:脱离深渊。
- 曩戒:过去的警戒。
- 嗅饵:闻到饵料。
- 萍藻:浮萍和藻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人们在西湖放生的场景,通过鱼虾的视角,表达了对于自由和生存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自然和谐的向往,以及对生命自由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们在西湖放生的场景,展现了对于生命自由和自然和谐的深刻思考。诗中“盈舟载鱼蝦,投泻清波际”描绘了放生的壮观场面,而“应无校人欺,独行流水惠”则表达了对于自由的向往。后文通过“非求升斗活,终免蝼蚁制”和“脱渊思曩戒,嗅饵省非计”进一步强调了对于长久生存和自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盈舟载鱼蝦,投泻清波际:描绘了放生的场景,满载鱼虾的船只倾泻入清澈的水波之中。
- 应无校人欺,独行流水惠:表达了对于自由的向往,认为鱼虾应该不会受到欺骗,独自享受流水的恩惠。
- 非求升斗活,终免蝼蚁制:强调了对于长久生存和自由的追求,不是为了求得一时的生存,最终能够摆脱蝼蚁的控制。
- 江湖自相忘,洲岛亦还逝:描绘了自然界的遗忘和变迁,江湖之间自然地相互遗忘,洲岛也渐渐消失。
- 脱渊思曩戒,嗅饵省非计:表达了对于过去警戒的回忆和对未来选择的省思,脱离深渊时想起过去的警戒,闻到饵料时省悟这不是长久之计。
- 为生岂不幸,萍藻庶可翳: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于生存的庆幸,或许可以在浮萍和藻类中找到遮蔽。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盈舟载鱼蝦”和“投泻清波际”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放生的场景。
- 拟人:通过“独行流水惠”和“江湖自相忘”等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盈舟载鱼蝦”与“投泻清波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放生这一主题,表达了对于生命自由和自然和谐的深刻思考。通过鱼虾的视角,展现了对于长久生存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然界的遗忘和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盈舟:满载的船只,象征着放生的规模。
- 清波:清澈的水波,象征着自然的纯净。
- 流水惠:流水的恩惠,象征着自然的恩赐。
- 蝼蚁制:被小生物控制,象征着束缚和限制。
- 脱渊:脱离深渊,象征着解脱和自由。
- 萍藻:浮萍和藻类,象征着遮蔽和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盈舟载鱼蝦”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捕鱼 B. 放生 C. 运输
- “应无校人欺”中的“校人”指的是什么? A. 监管者 B. 校对者 C. 教师
- 诗中“非求升斗活”表达了什么? A. 一时的生存 B. 长久的生存 C. 不求生存
- “脱渊思曩戒”中的“曩戒”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警戒 B. 未来的计划 C. 现在的思考
答案:1. B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赤壁之战的描写,展现了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 黄庭坚《秋夕》:通过秋夜的描写,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蔡襄《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与苏轼《赤壁赋》: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