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
时间: 2025-01-26 03:43: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岁洛城东,公归秉枢务。今日国门西,輤车行哭度。同此晚春节,依旧西山路。千古诀幽明,一年才旦暮。远恨寄山川,余哀惨云雾。平昔送公诗,何言歌薤露。
白话文翻译:
去年在洛阳城的东边,您回归执掌重要事务。今天在国都的西门,载着灵柩的车子缓缓行驶,人们哭泣着送别。同样是晚春时节,依然走在西山的路上。千年的生死别离,在一年中只是短暂的晨昏。深深的遗憾寄托在山川之间,余下的哀伤如同云雾般弥漫。平时我送您的诗篇,如今却只能唱着哀歌送别。
注释:
- 去岁:去年。
- 洛城:洛阳城。
- 公归秉枢务:指诗人回归执掌重要事务。
- 国门西:国都的西门。
- 輤车:载着灵柩的车子。
- 行哭度:边走边哭。
- 晚春节:晚春时节。
- 西山路:西山的道路。
- 千古诀幽明:指生死别离,千古不变。
- 一年才旦暮:一年中只是短暂的晨昏。
- 远恨寄山川:深深的遗憾寄托在山川之间。
- 余哀惨云雾:余下的哀伤如同云雾般弥漫。
- 平昔送公诗:平时送您的诗篇。
- 何言歌薤露:如今却只能唱着哀歌送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蔡襄为宋宣献公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蔡襄在宋宣献公去世后所作的挽词。诗中通过对逝者生前和逝后的场景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和逝后的场景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诗中“去岁洛城东,公归秉枢务”和“今日国门西,輤车行哭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死别离的悲痛。“同此晚春节,依旧西山路”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恒常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迁和无常。“千古诀幽明,一年才旦暮”深刻表达了生死别离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远恨寄山川,余哀惨云雾”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哀伤之情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岁洛城东,公归秉枢务”:去年在洛阳城的东边,您回归执掌重要事务。
- “今日国门西,輤车行哭度”:今天在国都的西门,载着灵柩的车子缓缓行驶,人们哭泣着送别。
- “同此晚春节,依旧西山路”:同样是晚春时节,依然走在西山的路上。
- “千古诀幽明,一年才旦暮”:千年的生死别离,在一年中只是短暂的晨昏。
- “远恨寄山川,余哀惨云雾”:深深的遗憾寄托在山川之间,余下的哀伤如同云雾般弥漫。
- “平昔送公诗,何言歌薤露”:平时我送您的诗篇,如今却只能唱着哀歌送别。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去岁洛城东”和“今日国门西”的对比,突出了生死别离的悲痛。
- 拟人:“余哀惨云雾”将哀伤之情拟人化为云雾,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千古诀幽明,一年才旦暮”通过对仗,表达了生死别离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怀念。通过对比逝者生前和逝后的场景,表达了生死别离的悲痛和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城:洛阳城,象征着逝者生前的重要地位和活动场所。
- 国门西:国都的西门,象征着逝者的离去和生死别离。
- 西山路:西山的道路,象征着逝者生前的活动轨迹和永恒的怀念。
- 云雾:象征着余下的哀伤和弥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去岁洛城东”和“今日国门西”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什么? A. 生死别离的悲痛 B. 自然景物的恒常不变 C. 人生的短暂 D. 逝者生前的重要地位 答案:A
-
诗中“千古诀幽明,一年才旦暮”表达了什么? A. 生死别离的永恒 B. 人生的短暂 C. 自然景物的恒常不变 D. 逝者生前的重要地位 答案:A
-
诗中“远恨寄山川,余哀惨云雾”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哀伤之情? A. 对比 B. 拟人 C. 对仗 D. 象征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哀伤。
- 杜甫《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忧虑。
诗词对比:
- 蔡襄《司徒侍中宋宣献公挽词五首》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哀伤,但蔡襄的诗更注重对生死别离的悲痛的表达,而苏轼的词则更注重对梦境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代表作品,对宋诗的发展和特点有深入的分析。
- 《蔡襄诗集》:收录了蔡襄的全部诗作,对蔡襄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有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