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外滩声砌下泉,冷冷幽响静中传。朝衫却染京尘去,争得夫君醒醉眠。
白话文翻译:
在林子外面,河滩的声音和石阶下的泉水声,冷冷地、幽幽地在静谧中传开。早晨的衣衫却沾染了京城的尘埃离去,怎么能让夫君从醉梦中醒来安眠呢?
注释:
- 滩声:指河滩上的水声。
- 砌下泉:石阶下的泉水。
- 冷冷幽响:形容声音清冷而幽远。
- 静中传:在安静的环境中传播。
- 朝衫:早晨穿着的衣衫。
- 京尘:京城的尘土,比喻京城的繁华与喧嚣。
- 争得:怎么能够。
- 夫君:指丈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泉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书法亦有很高成就,尤以行书见长。此诗可能创作于蔡襄在京城任职期间,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蔡襄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滩声和泉响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而“朝衫却染京尘去”则直接表达了对京城生活的无奈和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通过对滩声和泉响的细腻刻画,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诗中的“冷冷幽响静中传”一句,不仅描绘了声音的质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朝衫”与“京尘”,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整首诗情感含蓄,意境深远,展现了蔡襄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外滩声砌下泉”:开篇即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滩声和泉响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氛围。
- “冷冷幽响静中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声音在静谧中传播,给人以清冷而深远的感觉。
- “朝衫却染京尘去”:转折点,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不满,衣衫沾染了京城的尘埃,象征着官场的喧嚣与纷扰。
- “争得夫君醒醉眠”: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够让夫君从醉梦中醒来,享受宁静的睡眠。
修辞手法:
- 拟人:“冷冷幽响静中传”中的“冷冷”和“幽响”赋予了声音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比:“朝衫却染京尘去”通过“朝衫”与“京尘”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通过自然与官场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滩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宁静而深远。
- 泉响:同样象征自然的声音,清冷而幽远。
- 京尘:象征官场的喧嚣与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滩声”和“泉响”分别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声音 B. 官场的喧嚣 C. 诗人的内心 D. 京城的繁华 答案:A
-
“朝衫却染京尘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官场的厌倦 C. 对夫君的思念 D. 对宁静的渴望 答案:B
-
诗的结尾“争得夫君醒醉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希望夫君醒来 B. 希望夫君安眠 C. 希望夫君归隐 D. 希望夫君远离尘嚣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蔡襄此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而蔡襄的诗则更加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蔡襄诗集》:蔡襄的诗集,收录了其大部分诗作,是研究蔡襄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