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日潘德舆招饮海山仙馆即事有作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9:54:03

看山欲遍岭南头,送尽人间烂漫秋。

花气化云成宝界,海光如镜照飞楼。

千林暮色生凉思,一发中原感客游。

风浪无声天浩荡,可能容易著间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二十日潘德舆招饮海山仙馆即事有作 其二 何绍基 〔清代〕

看山欲遍岭南头,送尽人间烂漫秋。 花气化云成宝界,海光如镜照飞楼。 千林暮色生凉思,一发中原感客游。 风浪无声天浩荡,可能容易著闲鸥。

白话文翻译

我想要看遍岭南的每一座山头,送走了人间绚烂的秋天。 花香化作云彩,形成宝界,海面如镜,映照着飞翔的楼阁。 千林的暮色引发凉爽的思绪,一丝中原的感慨触动了旅人的心。 风浪无声,天空浩荡,是否能够轻易地让闲适的海鸥停留。

注释

  • 岭南:指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一带。
  • 烂漫秋:形容秋天色彩绚丽。
  • 宝界:佛教用语,指极乐世界。
  • 海光如镜:形容海面平静如镜。
  • 千林暮色:指众多树木在傍晚时的景象。
  • 一发中原:一丝中原的情感。
  • 感客游:触动旅人的情感。
  • 风浪无声:形容风平浪静。
  • 天浩荡:天空广阔无垠。
  • 著闲鸥:让闲适的海鸥停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绍基在九月二十日应潘德舆之邀,在海山仙馆饮酒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岭南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岭南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旅途的感慨。首联“看山欲遍岭南头,送尽人间烂漫秋”表达了诗人对岭南山水的向往和对秋天美景的留恋。颔联“花气化云成宝界,海光如镜照飞楼”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描绘了花香化云、海面如镜的奇幻景象。颈联“千林暮色生凉思,一发中原感客游”则通过暮色和凉思,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中原的思念。尾联“风浪无声天浩荡,可能容易著闲鸥”以风平浪静、天空浩荡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看山欲遍岭南头:诗人表达了对岭南山水的向往和探索的愿望。
  2. 送尽人间烂漫秋:诗人对秋天美景的留恋,形容秋天色彩绚丽。
  3. 花气化云成宝界:比喻花香化作云彩,形成宝界,形象生动。
  4. 海光如镜照飞楼:形容海面平静如镜,映照着飞翔的楼阁。
  5. 千林暮色生凉思:通过暮色和凉思,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
  6. 一发中原感客游:一丝中原的情感触动了旅人的心。
  7. 风浪无声天浩荡:形容风平浪静,天空广阔无垠。
  8. 可能容易著闲鸥:寄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气化云成宝界”、“海光如镜照飞楼”。
  • 夸张:如“送尽人间烂漫秋”。
  • 对仗:如“千林暮色生凉思,一发中原感客游”。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岭南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岭南头:指岭南的山头,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 烂漫秋:形容秋天色彩绚丽,象征着诗人对秋天美景的留恋。
  • 花气化云:比喻花香化作云彩,形象生动。
  • 海光如镜:形容海面平静如镜,映照着飞翔的楼阁。
  • 千林暮色:指众多树木在傍晚时的景象,引发凉爽的思绪。
  • 一发中原:一丝中原的情感,触动了旅人的心。
  • 风浪无声:形容风平浪静,天空广阔无垠。
  • 著闲鸥:寄托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气化云成宝界”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对仗 D. 拟人

  2. 诗中“送尽人间烂漫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季节的留恋?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3. 诗中“千林暮色生凉思”中的“凉思”指的是什么? A. 凉爽的感觉 B. 凉爽的思绪 C. 凉爽的景色 D. 凉爽的心情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通过秋天景色表达对时局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秋天的宁静美景。

诗词对比

  • 杜甫《秋兴八首》与何绍基的这首诗都通过秋天景色表达情感,但杜甫更多表达对时局的感慨,而何绍基则更多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旅途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
  • 《何绍基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