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

时间: 2025-01-11 10:10:14

萧然长衲绿衫翁,听雨勾风事事中。

大叶尽胜摩诘雪,高花𨚗定美人红。

即陪霜露秋墙委,亦伴椒脂粉壁空。

一样连宵明月影,今朝先缺两三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然长衲绿衫翁,
听雨勾风事事中。
大叶尽胜摩诘雪,
高花定美人红。
即陪霜露秋墙委,
亦伴椒脂粉壁空。
一样连宵明月影,
今朝先缺两三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一个穿着绿衫的老翁,安静地坐在雨中,聆听着雨声与风的故事。大叶子比摩诘的雪还要清新美丽,而盛开的花朵则如同美人的红唇。诗人即使在秋天的霜露中,也愿意和墙壁上的斑驳相伴,墙上有着椒脂的粉色痕迹,显得空荡荡的。无论是明亮的月影在夜晚如何闪烁,今天早晨却只剩下两三株花。

注释:

  • 萧然:形容寂静、清幽的样子。
  • 长衲:长袍僧人,通常指修行的人。
  • 摩诘:指王维,他的诗中常描写雪景。
  • 椒脂:古代女子用来涂抹的胭脂,象征美丽。
  • 明月影:夜晚月光的倒影,象征宁静与思念。

典故解析:

  • 摩诘雪:王维的诗句中常有雪的意象,代表纯净与宁静,诗人与王维的情感纽带暗示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 美人红:美人的红唇常被用来比喻花朵的娇艳,强调女性的美丽与花的娇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他的诗风豪放、奔放,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徐渭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幽静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开篇用“长衲绿衫翁”描绘出一个安静的修行者形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听雨勾风”表达了与自然的和谐共鸣,展现了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关注。大叶子和高花的比喻,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又隐喻了人间美好的情感与回忆。中间的“霜露秋墙”与“椒脂粉壁”对比,传达了时光流转带来的变化,墙上的痕迹象征着往昔的美好与失落。最后一句“今朝先缺两三丛”则以简练的语言带出一丝惆怅,似乎在感叹花开花落,人生无常,情感的缺失在自然轮回中愈发明显。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慨,展现出徐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萧然长衲绿衫翁:描写一位安静的长衫老翁,表现出诗人的淡泊与修行态度。
    • 听雨勾风事事中:在雨中聆听风声,暗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会。
    • 大叶尽胜摩诘雪:大叶子比起雪更具生机,强调自然之美。
    • 高花定美人红:盛开的高花如同美人的红唇,传达了对美的赞美。
    • 即陪霜露秋墙委:即使在秋天的霜露中,也愿意守候,显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亦伴椒脂粉壁空:墙壁的空虚象征着逝去的美好,带有一丝惆怅。
    • 一样连宵明月影:明月的影子伴随整夜,象征着对过往的怀念。
    • 今朝先缺两三丛:今天早晨的花朵已经零落,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失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叶比作摩诘的雪,彰显自然之美。
    • 对仗:如“霜露秋墙委,椒脂粉壁空”,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表达深层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

意象分析:

  • 芭蕉叶:象征生机与繁茂,代表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带来宁静与反思。
  • 美人:象征美好与娇嫩,反映诗人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衲绿衫翁”指的是哪种形象?

    • A. 一位年轻的书生
    • B. 一位安静的修行者
    • C. 一位商人
  2. “大叶尽胜摩诘雪”中的摩诘指的是谁?

    • A. 李白
    • B. 王维
    • C. 杜甫
  3. 诗中提到的“椒脂粉壁”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逝去的美好
    • C. 生活的烦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徐渭与王维的诗风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但徐渭的作品更显豪放,情感更为直接,而王维则倾向于细腻、含蓄。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两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不同风格与技巧。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