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芳词 题演溪翁饮茶图》

时间: 2025-04-27 19:44:38

清和昼。

汲泉溜。

春牙秋片花瓷斗。

披轻袷。

停蕉箑。

千缕烟中,鬓丝禅榻。

开吟牖。

桐阴覆。

茶星朗映诗仙瘦。

焙香荚。

寻山衲。

可能同载,一帆苕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和昼。汲泉溜。春牙秋片花瓷斗。披轻袷。停蕉箑。千缕烟中,鬓丝禅榻。开吟牖。桐阴覆。茶星朗映诗仙瘦。焙香荚。寻山衲。可能同载,一帆苕霅。

白话文翻译:

在清和的午后,汲取泉水流淌,春天的嫩芽和秋天的花瓣在瓷杯中竞相斗艳。披上轻薄的衣服,停下手中的蕉扇,千缕烟雾中,头发如丝地斜靠在禅榻上。打开吟诵的窗户,桐树的阴影笼罩着。茶的星光清晰映照着这位瘦弱的诗仙。焙烤的茶香飘散,寻找山间的僧人,或许我们可以同乘一帆,漂泊在苕溪的水面上。

注释:

  • 清和:指气候清新和谐的时节。
  • 汲泉溜:汲取泉水,流动的水。
  • 春牙秋片:春天的新芽和秋天的花瓣。
  • 披轻袷:穿上轻薄的衣服。
  • 停蕉箑:停止用蕉扇扇风。
  • 千缕烟中:千丝万缕的烟雾中。
  • 鬓丝禅榻:头发如丝般柔软,斜靠在禅榻上。
  • 开吟牖:打开吟诵的窗户。
  • 茶星朗映:茶的星光明亮清晰地映衬着。
  • 焙香荚:焙制的茶香。
  • 寻山衲:寻找山中隐居的僧人。
  • 苕霅:指苕溪的水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符,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作品多以清新淡雅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的一次茶会,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茶文化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撷芳词 题演溪翁饮茶图》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和的午后,诗人汲泉水,品茶吟诗,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诗中春天的嫩芽与秋天的花瓣,轻薄的衣物与蕉扇,千缕烟雾中靠在禅榻上的神情,无不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感。特别是“茶星朗映”和“焙香荚”的描写,更是将茶文化的韵味渗透到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传达了一份对自然和茶道的热爱,同时也映射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既有自然的元素,又有人的情感,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雅的生活情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清和昼”:描绘天气和气候的宜人,适合品茶。
    2. “汲泉溜”:意指汲取清澈的泉水,流动的水象征着生命与活力。
    3. “春牙秋片花瓷斗”:春天的新芽和秋天的花瓣,映衬出自然的美。
    4. “披轻袷”:轻便的衣物,体现出随意与自在。
    5. “停蕉箑”:停止扇风,表现出对环境的陶醉。
    6. “千缕烟中,鬓丝禅榻”:描绘出一种安静而悠然的气氛。
    7. “开吟牖”:打开窗户,吟诵诗句,象征着心灵的自由。
    8. “桐阴覆”:桐树的阴影,增添了静谧的感觉。
    9. “茶星朗映诗仙瘦”:茶的星光映照下,诗人展现出一种清瘦的形象。
    10. “焙香荚”:焙制的茶香,令人陶醉。
    11. “寻山衲”:寻找隐士,表现出对高人隐居生活的向往。
    12. “可能同载,一帆苕霅”:希望能与友人一起乘舟游玩,享受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茶星”比喻茶的光辉,传递出茶文化的深厚内涵。
    • 拟人:如“千缕烟中”,烟雾仿佛有生命般,增添了诗意。
    • 对仗:如“春牙秋片”,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茶会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美好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 泉水:象征着生命与清新,代表了自然的纯净。
  • :不仅是饮品,更是生活态度的体现,代表着闲适和文化。
  • 禅榻:象征着静谧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 桐阴:代表自然的庇护,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牙秋片”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树叶
    • B. 春天的新芽和秋天的花瓣
    • C. 春天的雨水和秋天的阳光
    • D. 春天的风和秋天的雪
    • 答案:B
  2. 诗人希望与谁“同载,一帆苕霅”?

    • A. 隐士
    • B. 友人
    • C. 诗仙
    • D. 僧人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人文情怀,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意境,而李符的《撷芳词》则通过茶文化表达了闲适与雅致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美学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茶文化研究》
  • 《李符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