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送双鸭》
时间: 2025-02-04 13:3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送双鸭
鹜落春洲整翮毛,
呼鹰搏击自忘劳。
充庖岂为食三鼎,
改馆何须馈七牢。
漫咏续弦求凤髓,
休夸辟谷献龙膏。
今朝禊饮尝嘉味,
贪食宁知不是饕。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野鸭在春天的洲滩上落下,整理着湿漉漉的羽毛;
呼唤鹰隼去搏击,完全忘却了辛劳。
为填饱肚子去准备丰盛的宴席,
而改变住处又何必去馈赠丰厚的礼品呢?
闲来写诗吟唱,追求那凤的精髓,
休要夸耀自己禁食而献上龙的膏脂。
今天在春天的节日里饮酒品尝美味,
贪恋美食的我,难道不知道自己不是个食客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鹜:野鸭。
- 春洲:春天的洲滩。
- 整翮毛:整理羽毛。
- 呼鹰搏击:召唤鹰隼去捕猎。
- 充庖:填满厨房,准备食物。
- 三鼎:古代的鼎,象征丰盛的食物。
- 改馆:改变住处。
- 馈七牢:馈赠丰厚的食物。
- 漫咏:随意吟咏。
- 凤髓:传说中凤鸟的精华。
- 辟谷:禁食。
- 龙膏:龙的脂肪,象征珍贵的食物。
- 禊饮:春天的饮酒庆祝。
典故解析:
- 辟谷和龙膏:古代道教文化中的修行概念,强调禁食以求长生不老和追求精华。
- 凤髓:象征追求卓越与理想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歌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和送双鸭》是洪皓借助送别双鸭的场景,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中融合了对美食的享受与对生活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生动描绘了野鸭的自由与轻松,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开篇的“鹜落春洲整翮毛”,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意象,野鸭在春日的洲滩上悠然自得,整齐的羽毛象征着和谐与自由。接着诗人描绘了鹰隼搏击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忘我的状态,暗示了追求理想与自由的精神。
中间几句通过对饮食的思考,表现出了对物质享受的反思。诗人以“充庖岂为食三鼎”来质疑追求丰盛的宴席是否真的有必要,表达了对物质的淡然态度。随后的“漫咏续弦求凤髓”,则是对理想与精神追求的向往,显示了诗人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则回到了现实,借春天的节日饮酒尝美味,表达一种对当下生活的享受,却又以“贪食宁知不是饕”反思自己是否陷入了贪食的泥淖,形成了一种矛盾的情感,既有对美食的向往,又有对物质的警醒。整首诗在轻松愉快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给人以启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鹜落春洲整翮毛:描写野鸭在春天的洲滩上悠然落下,整理着羽毛,展现了自然的和谐。
- 呼鹰搏击自忘劳:呼唤鹰隼去捕猎,表现出一种忘却辛劳的状态,象征自由的追求。
- 充庖岂为食三鼎:质疑为了丰盛的食物而忙碌的生活,反映出对物质的反思。
- 改馆何须馈七牢:改变住处又何必去馈赠丰厚的礼品,表达了对世俗礼仪的淡然。
- 漫咏续弦求凤髓:随意吟咏,追求理想与卓越,表现出一种精神追求。
- 休夸辟谷献龙膏:警醒自己不必夸耀禁食的修行,反映出对物质的警惕。
- 今朝禊饮尝嘉味:在春天的节日里饮酒品尝美味,享受生活的快乐。
- 贪食宁知不是饕:反思自己的贪食行为,质疑是否陷入了物质的迷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凤髓”与“龙膏”比作理想与物质的追求。
- 对仗:如“漫咏续弦求凤髓,休夸辟谷献龙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物质生活的思考,既有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物质享受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洲:象征生机与希望。
- 鹰:象征自由与力量。
- 三鼎:象征丰盛与奢华。
- 凤:象征理想与追求的目标。
- 龙:象征权力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鹜”指的是什么?
- A. 野鸭
- B. 大雁
- C. 鸳鸯
-
诗人对丰盛的宴席持什么态度?
- A. 热衷
- B. 质疑
- C. 忽视
-
"贪食宁知不是饕"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A. 对食物的热爱
- B. 对贪食的反思
- C. 对生活的享受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洪皓的《和送双鸭》和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到对生活的享受,但前者更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哲学思考,而后者则强调对豪饮的豪情壮志,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