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芳词 秋柝》
时间: 2025-02-04 16:08: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撷芳词 秋柝
作者: 周贻繁 〔清代〕
徵轮静。西风劲。一杯清醇浇愁兴。
离怀弱。香衾薄。有何纷扰,为谁惊觉。
柝。柝。柝。更筹永。银釭冷。欲眠无寐声声警。
山城角。街檐落。鸣鸡相和,暮蛙频学。
阁。阁。阁。
白话文翻译:
秋夜的钟声静悄悄,西风呼啸。我举杯饮酒,浇灭心中的愁绪。
思念如同微弱的灯光,薄薄的被褥让我难以入眠。
外面一声声的柝声催促着我,夜深时更显漫长。
银色的灯光冷冷地闪烁,欲眠却无眠,听着那一声声的警告。
山城的钟声,街头的落叶,鸡鸣与蛙声交相呼应,夜色渐深。
阁楼的回响,回荡在夜空中。
注释:
- 徵轮: 征轮是古代乐器,此处指代夜晚的钟声。
- 清醇: 形容酒液清澈而浓厚。
- 香衾: 香气扑鼻的被褥。
- 柝: 夜间巡逻时敲打的警钟声。
- 银釭: 银色的灯,象征夜晚的光亮。
- 鸣鸡相和: 鸡鸣与蛙声相互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贻繁,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夜晚,正值思念与孤独交织的时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柝》是一首描绘秋夜情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娓娓道来。开头两句以“徵轮静”和“西风劲”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萧瑟的氛围。诗人举杯独饮,意在借酒浇愁,透出一种无奈的情感。
接下来的“离怀弱”则直接揭示了思念之情的脆弱与无力,薄薄的香衾似乎无法抵挡内心的烦扰。诗人在此感受到一种迷惘,外界的柝声、冷灯与夜色都让他更加清醒,无法入眠。山城的角声与街头的落叶、鸡鸣和蛙声形成了一种声景交融的效果,表现出夜晚的生动与寂静的对比。
整首词在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层次感,前半部分是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后半部分则通过外界的声音描摹出环境的氛围,最终将二者融合,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徵轮静。西风劲: 表现出秋夜的宁静与凉意。
- 一杯清醇浇愁兴: 酒是解愁的良药,但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闷。
- 离怀弱。香衾薄: 思念的情感脆弱,无法散去。
- 有何纷扰,为谁惊觉: 质疑外界的纷扰,为何打扰自己。
- 柝。柝。柝: 反复的柝声象征着无尽的夜晚。
- 更筹永。银釭冷: 夜晚漫长,银色的灯光显得冷清。
- 欲眠无寐声声警: 渴望入眠却被警觉的声音打扰。
- 山城角。街檐落: 描绘夜晚的环境,增添了细节。
- 鸣鸡相和,暮蛙频学: 生活的气息与自然的和谐。
- 阁。阁。阁: 阁楼的回响,增强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拟人: 柝声赋予了生命,似乎在对诗人低语。
- 对仗: “鸣鸡相和,暮蛙频学”形成和谐的对比。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秋夜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清醇: 象征着孤独中寻求慰藉的尝试。
- 香衾: 代表温暖的庇护,但又显得脆弱。
- 柝声: 不断提醒诗人夜的漫长与孤独。
- 山城角声: 自然与生活的交融,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凉意
- C. 雨水
- D. 火焰
-
“柝。柝。柝。”的重复有什么作用?
- A. 增强了安静的气氛
- B. 表达了诗人的疲惫
- C. 强调了夜的漫长
- D. 形容了外面的喧闹
-
诗人为何“欲眠无寐”?
- A. 由于思念
- B. 因为环境嘈杂
- C. 因为喝了酒
- D. 因为生病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 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失去的思念,但她的情感更为直接与悲伤,而周贻繁则更多的是通过环境描写与个人内心的交融,展现出一种更为细腻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周贻繁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