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合花二绝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0:53:18

袂掩芳尘欲避春,羞将月夕换风晨。

向来花品看应熟,不待开时已可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合花二绝 其二
作者: 李东阳

袂掩芳尘欲避春,
羞将月夕换风晨。
向来花品看应熟,
不待开时已可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花开的情愫与对美好事物的期待。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轻轻掩面,希望避开春天的芳尘;她感到害羞,不愿意将满月的夜晚与晨风交换。诗人认为花的品格早已成熟,不必等到花开时才能被人欣赏。


注释:

  • :指衣袖,这里形容女子用衣袖掩面。
  • 芳尘:指春天的花香和尘埃,象征春日的美好与喧闹。
  • 月夕:指月光明亮的夜晚。
  • 风晨:指清晨的微风。
  • 向来:一向,早已。
  • 花品:花的品格或品质,指花的美丽和气质。
  • 可人:令人喜爱,符合人的审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东阳(1493-1570),字梦阮,号倦庵,明代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常用细腻的笔触表现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繁华时期,诗人通过对春天和花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东阳的《夜合花二绝 其二》是一首充满春意和柔情的诗作。诗的开头“袂掩芳尘欲避春”,通过女子掩面的动作,传达出对春天美好而又繁复的情感。这里的“芳尘”不仅指代春天的花香与尘埃,更隐含了对春日喧闹生活的逃避,显得既娇羞又矜持。

接下来的“羞将月夕换风晨”,则表现出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不愿意把美好的夜晚与清晨交换,似乎在珍惜这种难得的宁静与美好。整句诗体现了女子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

“向来花品看应熟”一句,揭示了诗人对花的理解与欣赏,认为花的美丽不必等到开放时刻才能被人欣赏。诗人通过“可人”二字,强调了花的魅力在于其内在的品质,超越了表面的繁华。

全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性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李东阳诗歌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袂掩芳尘欲避春:女子用衣袖掩面,意在逃避春天的花香和尘埃,表现出对春的矛盾心态。
  2. 羞将月夕换风晨:她觉得害羞,不愿意把美好的月夜与清晨的微风交换,体现出对时光的珍惜和对宁静的渴望。
  3. 向来花品看应熟:诗人认为花的品质早已成熟,不需要等到盛开,表现出对花的理解和欣赏。
  4. 不待开时已可人:暗示花的美丽在于其内在气质,不必等到开放时才能被人欣赏。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花赋予了“品格”,强调其内在的美。
  • 对仗:如“月夕”“风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春天的“芳尘”比喻生活的繁杂与美好。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矜持。
  • 芳尘: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繁华。
  • 月夕:象征宁静与美好时光。
  • 风晨:象征新生与希望。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袂掩芳尘欲避春”中的“袂”指的是: A. 衣袖
    B. 手
    C. 脸
    D. 头

  2. 诗中“羞将月夕换风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嫉妒
    C. 珍惜
    D. 忧伤

  3. “向来花品看应熟”中的“花品”指的是: A. 花的颜色
    B. 花的形状
    C. 花的品质
    D. 花的数量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桃花扇底春风暖”,与此诗有类似的春天主题。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东阳的本诗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后者则是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感受的描绘。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鉴赏》
  • 《李东阳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