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奉寄严大夫》

时间: 2024-09-19 21:47:11

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

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

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

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应愁思,经时冒险艰。不眠持汉节,何路出巴山。小驿香醪嫩,重岩细菊斑。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我心中满是忧愁,经历了许多艰难的冒险。虽然无法入眠,我依然怀着汉朝的节日精神,想要走出巴山,然而却不知该走哪条路。在小驿站,香醪酒刚酿好,重重的山岩上,细细的菊花开得斑斓。我远远地看见你骑着马,回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白云缭绕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愁思:忧愁和思念。
  • 汉节:指汉朝的节日,象征着传统的节日文化。
  • 巴山:指巴蜀地区的山脉。
  • 小驿:小驿站,指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 香醪:指香甜的酒。
  • 重岩:指高耸的山岩。
  • 簇鞍马:指成群的骑马人。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古代的重阳节有登高、避灾的传统,寓意长寿与祝福。
  • 巴山:巴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标志,诗中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动乱与个人的困顿,作品风格沉郁悲壮,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百姓苦难。重阳节本是团聚的日子,诗人身处异乡,思乡情切,故而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九日奉寄严大夫》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杜甫在这个传统节日中的忧愁与思念。诗中开头的“应愁思”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心情,伴随着“经时冒险艰”的叙述,反映了他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尽管身处异乡,诗人却一直保持着对汉朝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象征着他对传统的坚守。

“何路出巴山”一问,更是流露出内心的迷茫与无奈,诗人面临的现实困境让他无从选择出路。接下来“香醪嫩”与“细菊斑”的描绘,既呈现出自然的美好,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则勾勒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尽管身在远方,心中仍挂念着朋友的安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应愁思”:在重阳节到来之际,诗人感到愁苦的情思。
  • “经时冒险艰”: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生活中充满艰难险阻。
  • “不眠持汉节”:即使无法入眠,依然怀念汉朝的节日氛围。
  • “何路出巴山”:不知该走哪条路才能逃出巴山的困境。
  • “小驿香醪嫩”:小驿站里刚酿好的酒,清香扑鼻。
  • “重岩细菊斑”:在高耸的山岩上,细小的菊花开得斑斓。
  • “遥知簇鞍马”:远远看到骑马的人群。
  • “回首白云间”:回头望去,白云在山间飘荡,形成美丽的景象。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重岩细菊斑”与“小驿香醪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香醪”、“细菊”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忧伤而美好的情境,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思乡情怀和对朋友的思念,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象征团聚与长寿。
  • 巴山:代表思乡与归属感。
  • 香醪:体现了传统节日的气氛。
  • 细菊:象征坚韧与美丽。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和友人的深厚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2. 诗中“何路出巴山”的意思是?

    • A. 找路回家
    • B. 不知道走哪条路
    • C. 回到巴山
    • D. 上山
  3. 诗人提到的“香醪”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酒
    • C. 一种茶
    • D. 一种果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重阳节,但杜甫的作品更显忧伤与思念,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豪情与壮志。杜甫关注的是个人的生活与情感,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对自由和壮丽景色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