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涨》

时间: 2024-09-19 21:47:11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

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

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
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
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白话文翻译:

江水上涨,淹没了柴门外,孩子们在急流中嬉戏。
我从床上下来,高处的水面已经数尺,拄着拐杖,水已经没过了小洲。
燕子在风中轻轻地飞动,海鸥在浪中轻轻摇摆。
渔人划着小船,轻松地把船头拔离水面。

注释:

  • 江涨:江水上涨。
  • 柴门:用柴木搭建的门,象征农村的家园。
  • 儿童报急流:儿童在水流中嬉戏,表现出活泼和无忧无虑。
  • 倚杖没中洲:拄着拐杖,水面已经淹没了小洲。
  • 细动:轻微的动作,形容燕子飞动的轻盈。
  • 渔人萦小楫:渔人用小桨划船,表示捕鱼的情景。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体现出一种生活场景的真实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多描绘人民生活,关注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杜甫晚期的动荡年代,表现了在自然灾害下,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乐观。

诗歌鉴赏:

《江涨》通过描写江水上涨的场景,展现出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的交织。诗中开头两句直接描写了江水上涨后的情景,尤其是“儿童报急流”,生动地表现了孩童们在水中玩耍的欢快,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然而,随着“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的描写,诗人转向了对水位上涨的感慨,表现出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接下来的“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则通过燕子和海鸥的活动,渲染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显示了生命的韧性与美好。最后一句“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则是对渔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尽管自然环境恶劣,人们依然在努力生活,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自然变化中表现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江水上涨,柴门外景象。
    2. 孩子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
    3. 诗人从床上下来,发现水已经上涨了很多。
    4. 燕子和海鸥在风和浪中轻柔地飞舞。
    5. 渔人用小桨划船,轻松地将船头拔离水面。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儿童报急流”,赋予儿童以主动性。
    • 对仗:如“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们生活的相互影响,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依然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变化无常的自然力量。
  • 儿童:代表了无忧无虑的生命状态。
  • 燕子与海鸥:象征自由与生命的顽强。
  • 渔人:展现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儿童报急流”指的是:

    • A. 孩子们在水中嬉戏
    • B. 孩子们在岸边玩耍
    • C. 孩子们在河里游泳
  2. 诗中“倚杖没中洲”说明了:

    • A. 水位很低
    • B. 水位已经很高
    • C. 小洲很大
  3. 诗中渔人的活动展现了:

    • A. 对自然的无奈
    • B. 生活的乐观态度
    • C. 对鱼的捕捉技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同样是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战乱中的国破家亡之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江涨》,前者表现豪放与奔放,后者则关注现实与自然的变化,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