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引 其五 漆枕》
时间: 2025-01-26 00:37: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坡引 其五 漆枕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红蕤光欲耀。紫树云争绕。
携来岭海邯郸道。得人怜惜早。
得人怜惜早。玉绳低处,罗帷未晓。
却此际情深多少。从今消受檀郎抱。
一宵残梦了。一宵残梦了。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红色的花蕾在阳光下即将绽放,紫色的树木与云彩缠绕在一起。
我走过岭海的邯郸之路,早早就被人所怜惜。
早早就被人所怜惜。玉绳悬挂在低处,罗帷还未揭开。
此时此刻,情感深厚多少,从今以后就享受着爱人的拥抱。
一夜的残梦就这样结束了,一夜的残梦就这样结束了。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蕤:红色的花蕾,象征希望、美丽。
- 紫树:紫色的树木,可能象征高贵、优雅。
- 岭海:指岭南和海边的地方,表示远方。
- 邯郸道:指通往邯郸的道路,邯郸在历史上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 檀郎:指爱人,通常是指情人或配偶。
- 罗帷:轻薄的帷幕,象征梦境或私密的空间。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邯郸”可以与《史记》中的邯郸淹留故事相联系,象征爱情的追求和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元恺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风格细腻而感性。他在诗词中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东坡引 其五 漆枕》是一首深情的词作,通过色彩鲜明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开头的“红蕤光欲耀”给人以希望与美好的感觉,诗人似乎在描绘一个春天的清晨,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接着“紫树云争绕”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紫色的树木和云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
诗中反复提到“得人怜惜早”,表明了诗人对被人珍视与爱的渴望,情感浓烈而真挚。接下来的“玉绳低处,罗帷未晓”则给人一种温柔而缱绻的感觉,似乎在描绘一种亲密的情感交流,暗示着美好情感的萌芽。
最后的“消受檀郎抱”与“一宵残梦了”则为整首诗带来了淡淡的忧伤,尽管有着爱的期待,但“一宵残梦”却让人感受到现实的无奈与短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情感深厚而富有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蕤光欲耀:开篇描绘春天的花蕾,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紫树云争绕: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携来岭海邯郸道:象征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旅程。
- 得人怜惜早: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对被珍惜的期待。
- 玉绳低处,罗帷未晓:暗示亲密关系中的温柔与神秘。
- 却此际情深多少:反思此刻情感的深厚与珍贵。
- 从今消受檀郎抱:表达对爱情的向往与享受。
- 一宵残梦了:结尾部分带有淡淡的忧伤,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情感的变化。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情感与行为。
- 对仗:句中有对仗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淡淡的忧伤。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情感的深厚与脆弱,体现了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蕤: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紫树:象征着高雅与梦幻。
- 玉绳:象征着亲密与温柔。
- 罗帷:象征着私密与梦境。
- 檀郎:象征着爱情与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蕤”象征什么?
- A. 思念
- B. 希望
- C. 失落
-
“玉绳低处,罗帷未晓”中“罗帷”意指什么?
- A. 帷幕
- B. 书卷
- C. 饮品
-
诗中反复提到的“得人怜惜早”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财富的渴望
- B. 对爱情的期待
- C. 对名声的追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董元恺与李清照: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李清照的词多表现离愁与思念,而董元恺则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对爱情的渴望。
- 不同风格的对比:董元恺的细腻描写与苏轼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偏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后者则更倾向于大气磅礴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