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

时间: 2025-01-26 07:45:21

春晓。

春晓。

一粟银红焰小。

绣帘风警花铃。

宿醉恹恹未醒。

醒未。

醒未。

谁教鹦哥唤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令
春晓。春晓。一粟银红焰小。
绣帘风警花铃。宿醉恹恹未醒。
醒未。醒未。谁教鹦哥唤起。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微小的银红色火焰在燃烧。
绣帘在风中轻轻摇动,花铃发出声响。宿醉的我恹恹沉沉还未醒。
醒了吗?醒了吗?是谁教鹦鹉来叫醒我?

注释:

  • 春晓:春天的清晨。
  • 一粟:形容火焰微小,银红焰即微弱的火焰。
  • 绣帘:绣花的帘子,常用于装饰,增添春意。
  • 宿醉:指前一晚喝酒过度,今早感到昏沉。
  • 鹦哥:鹦鹉,能够模仿人声,象征着醒来的催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她的诗歌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出清新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清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在宿醉后的迷离感受,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微妙情绪。

诗歌鉴赏:

《调笑令》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诗中“春晓”二字反复出现,增强了时间的流动感和对春天的期盼。开篇的“一粟银红焰小”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微小的火焰与春天的生机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氛围。

接着,诗人用“绣帘风警花铃”描绘了春晨的静谧与生动,带着风的轻拂,花铃轻响,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声音。此时,诗人却因为“宿醉恹恹未醒”,表现出一种懒散和迷糊的状态,与春天的生机形成了鲜明对比,增添了几分幽默感。

最后的“醒未。醒未。谁教鹦哥唤起”,通过鹦鹉的叫声暗示着外界对诗人的催促,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调侃。这首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透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晓。春晓。——反复强调春天的早晨,渲染出春季的气息。
  2. 一粟银红焰小。——以火焰象征微弱的生命力,寓意春天的初现。
  3. 绣帘风警花铃。——描绘自然景色,绣帘随风摇曳,花铃轻响,传达春天的活力。
  4. 宿醉恹恹未醒。——表现个人状态,宿醉的疲惫与春天的清新形成对比。
  5. 醒未。醒未。——重复的提问,显示诗人的迷茫与无奈。
  6. 谁教鹦哥唤起。——用鹦鹉的叫声作为外界的催促,增加幽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小火焰”比喻春天的初生。
  • 拟人:绣帘与花铃被赋予了生命,表现自然的灵动。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晨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体的懒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幽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宿醉状态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晓:象征希望与新生。
  • 银红焰:代表微弱而温暖的生命力。
  • 绣帘:象征美好与生机。
  • 花铃:反映自然的声音与活力。
  • 鹦哥:象征外界的催促与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调笑令》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倩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宿醉恹恹未醒”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 A. 精力充沛
    • B. 昏沉迷糊
    • C. 高兴愉快
    • D. 忧伤失落
  3. “醒未。醒未。”这句的作用是?

    • A. 表达肯定
    • B. 强调迷茫
    • C. 说明清醒
    • D. 表示惊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春晓》与《调笑令》均描绘春天的清晨,但前者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后者则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幽默。两者共同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却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