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令
明月。明月。底事才圆便缺。斜辉一片无情。流照罗帏冷清。
清冷。清冷。梦醒半床花影。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亮,明亮的月亮,为什么刚圆就又缺了?
斜斜的月光洒落,显得无情。流动的光辉照在冷清的帷帐上。
冷清,冷清,梦醒时只见半床的花影。
注释:
- 底事:为什么,何故。
- 圆便缺:圆满之后又开始缺失,象征事物的不圆满或变化。
- 斜辉:斜斜的光辉,指月光的角度。
- 罗帏:轻薄的帷帐,用来遮挡或装饰。
- 花影:花的影子,暗示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明月”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团圆和思念,尤其是在中秋佳节时。而“圆缺”则是常见的意象,反映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倩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诗作风格多以细腻、柔情见长。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月圆之夜,诗人通过月亮的圆缺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梦境与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调笑令》通过一个明亮的月亮引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变化的感慨。诗中反复提到“明月”和“清冷”,形成一种孤寂的氛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思念和团圆,而“圆缺”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不断的变迁。斜辉照射在冷清的帷帐上,给人一种冷清和无情之感,象征着梦境的消逝与现实的孤独。
诗中“梦醒半床花影”一语,既表达了梦境的美好,又突显出梦醒后的失落与寂寞。王倩通过细腻的意象和苦涩的情感,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明月。明月。”:反复呼唤,突出月亮的明亮与重要性。
- “底事才圆便缺。”:探讨事物的变化,尤其是美好事物的短暂。
- “斜辉一片无情。”:月光虽然美丽,却显得冷漠。
- “流照罗帏冷清。”:月光照在帷帐上,营造出一种孤冷的氛围。
- “梦醒半床花影。”:梦醒后只剩下花影,暗示梦的美好与现实的凋零。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月光描绘得如同无情的存在。
- 对仗: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梦境的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反映内心情感。
- 清冷:表达孤独与无情的氛围。
- 花影:代表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梦的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明月”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团圆
- B. 失落
- C. 希望
-
诗中提到的“圆缺”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的变化
- B. 自然现象
- C. 个人感受
-
“梦醒半床花影”中的“花影”代表什么?
- A. 美好的记忆
- B. 现实的无情
-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思乡之情,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 王倩的《调笑令》则通过月亮反映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