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令·辇路
作者: 秦观 〔宋代〕
辇路,江枫古。楼上吹箫人在否?
菱花半璧香尘污。往日繁华何处,
旧欢新爱谁是主。啼笑两难分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条古老的辇路,江边枫树依旧,楼上是否还有人在吹箫?菱花般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却被尘埃所污染。曾经的繁华景象如今何在?那些旧时的欢愉与新的爱情又由谁来主宰?此刻的我,啼笑之间难以言明。
注释:
- 辇路:古代帝王或贵族乘坐的车行之路。
- 江枫古:江边的枫树,带有一种苍凉古老之感。
- 吹箫:指楼上有人在吹奏箫曲,箫是一种古老的乐器。
- 菱花:水面上菱角的花,形状似月,象征美好。
- 香尘污:香气与尘埃交织,暗示美好与污秽共存。
- 往日繁华何处:对往昔繁华景象的追忆与惋惜。
- 旧欢新爱:指旧的欢愉与新的爱情,表现情感的复杂性。
- 啼笑两难分付:表露出复杂的情感,难以用言语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诗人。其词风格清丽婉约,与李清照、周邦彦并称。秦观的词常寄托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调笑令·辇路》创作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文化繁荣。词中反映了作者对往日繁华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情感的复杂与纠葛。
诗歌鉴赏:
《调笑令·辇路》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感慨。开篇用“辇路,江枫古”引入,营造出一种古老而沉静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接着通过“楼上吹箫”引发对往昔欢乐的怀念,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情。尤其是“菱花半璧香尘污”,透过美好的意象与现实的污秽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直面“往日繁华何处”,既是对往昔繁华的追溯,也是对现状的质疑,表达出对时间流逝带来的失落感。最后一句“啼笑两难分付”则精准地捕捉到了复杂的情感,在欢笑与哭泣之间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爱情、生活时的矛盾和挣扎。
整首词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细腻,展现了秦观词作的深邃与优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辇路,江枫古:描绘古老的风景,营造出时光流逝的感觉。
- 楼上吹箫人在否:引入音乐与情感,暗示对过去情景的怀念。
- 菱花半璧香尘污:美好的意象被现实污染,象征美好与丑陋的对立。
- 往日繁华何处:对美好岁月的追问,表现出对失去的感慨。
- 旧欢新爱谁是主:反映复杂的情感关系,难以分清的旧情与新欢。
- 啼笑两难分付:情感纠葛,无法用言语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菱花半璧”,将菱花比作美好事物,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照,增强节奏感。
- 拟人:通过“啼笑”表达情感,赋予情感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词展现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情感的复杂,体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不可逆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辇路:象征权力与荣耀的消逝。
- 江枫:代表孤独与怀旧。
- 吹箫:象征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 菱花:象征美好与纯洁。
- 香尘污:暗示美好与丑陋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调笑令·辇路》的作者是? a) 李清照
b) 秦观
c) 周邦彦
d) 苏轼 -
“啼笑两难分付”中“啼笑”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欢笑
b) 复杂的情感
c) 悲伤
d) 祝福 -
“菱花半璧香尘污”中的“香尘”表达了什么? a) 纯洁
b) 美好的事物与现实的污秽
c) 欢乐
d) 忧愁
答案:
- b) 秦观
- b) 复杂的情感
- b) 美好的事物与现实的污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周邦彦《兰陵王》
诗词对比:
- 秦观《调笑令·辇路》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秦观更侧重于对社会变迁的反思,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 《秦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