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调笑令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渔夫啊,渔夫啊,江边微风细雨轻轻吹拂。你穿着青色的蓑衣,黄箬的斗篷。黄昏时分,带着红酒和白鱼归家。归家时,听到一声长笛,不知来自何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渔父:渔夫,捕鱼的人。
- 青蓑:青色的蓑衣,用于防雨。
- 黄箬:黄箬是用黄竹叶制成的斗篷。
- 红酒白鱼:指渔夫带回的酒和鱼,象征着丰收和归宿。
- 长笛:一种乐器,发出悠扬的音乐。
典故解析: “长笛一声何处”可以看作是对音乐和自然的呼唤,反映了人们对归属和宁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调笑令》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因政治原因被贬时,诗中流露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归宿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调笑令》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渔夫在江边劳作后的归家情景。诗人通过渔夫的形象,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江上的微风细雨,渔夫身上的青蓑黄箬,红酒白鱼,构成了一幅恬静而美丽的画面。随着黄昏的降临,渔夫归家,长笛声悠扬,仿佛是在诉说着生活的美好与惬意。诗中蕴含的情感十分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的节奏感强,音律优美,给人以音乐的享受。苏轼通过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读来令人神往,仿佛能够感受到那轻柔的微风与细雨,听到那悠扬的笛声。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诗在古典诗词中显得尤为珍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渔父。渔父。:叠词的使用,增强了呼唤的亲切感。
- 江上微风细雨。:描绘了自然环境,渔夫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
- 青蓑黄箬裳衣。:通过衣物的颜色描写渔夫的身份,体现了渔夫的生活状态。
- 红酒白鱼暮归。:象征着丰收与归属,结束了一天的劳作。
- 归暮。长笛一声何处。:表现了归途的宁静与思索,长笛声引发对生活的深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蓑黄箬”,使诗句更富韵律感。
- 拟人:长笛声仿佛有生命,带有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渔夫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归属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父:象征着勤劳与质朴。
- 青蓑黄箬:代表着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 红酒白鱼:象征着丰收与享受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蓑黄箬”指的是什么?
- A. 渔夫的衣物
- B. 渔夫的工具
- C. 渔夫的船
-
诗中提到的“长笛”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归属感
- C. 忧伤
-
诗歌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忧愁
- B. 宁静
- C. 激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调笑令》更显平淡与自然,李白则展现了豪放与壮阔的情感。两者在表达生活态度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