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天趣园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6:18:15

爱客频移席,张筵复傍池。

酒行常引满,坐久不知疲。

风动花增媚,云开石献奇。

休文才最富,无藉雨催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爱客频移席,张筵复傍池。
酒行常引满,坐久不知疲。
风动花增媚,云开石献奇。
休文才最富,无藉雨催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情款待客人的场景:频繁地更换座位,酒宴在池边摆开。酒杯满满,大家欢乐,坐久了也不觉得累。微风吹动,花朵更加美丽,云彩散开,奇石显露出它的风采。即使不借助雨水的滋润,文采也是最为丰盈的。

注释:

  • 爱客:喜爱款待客人。
  • 频移席:频繁地更换座位。
  • 张筵:摆开酒宴。
  • 酒行:酒的流动,形容酒不断地斟满。
  • 不知疲:坐得久了也不觉得累。
  • 风动花增媚:微风吹动,花朵更显妩媚。
  • 云开石献奇:云彩散开,奇石展现其奇特之处。
  • 休文才最富:即使不需要雨水的滋润,文化和才华仍然丰厚。
  • 无藉雨催诗:不依赖雨水来激发诗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俨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其诗词作品为人所知。他的诗风清新,常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注重情感的真挚和细腻。

创作背景:

《集天趣园二首》是吴俨在游玩天趣园时的即兴之作,反映了他在自然美景和与友人欢聚时的愉悦心情。诗中表现出一种洒脱与热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欢乐的场景,诗人以“爱客频移席”开篇,直接引入主题,表现出他对朋友的热情款待。诗中“酒行常引满”一句,生动描绘了酒宴的欢乐氛围,酒杯不断地被倒满,暗示了聚会的愉悦与尽兴。而“坐久不知疲”则反映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和悠闲舒适的气氛。

接下来的两句“风动花增媚,云开石献奇”,在自然意象中融入了人情的温暖,风的轻拂让花儿更显妩媚,云的散开揭示出奇石的美丽,显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也传递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最后两句则将焦点转向了文化的内涵,“休文才最富,无藉雨催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化和才华的追求,认为真正的文才无需外界的激励,自然能够丰盈。这种自信与从容,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肯定,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欢乐的聚会场景,还蕴含了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爱客频移席:诗人热情地为客人准备座位,表现出对友人的重视。
  2. 张筵复傍池:酒宴在池边摆开,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3. 酒行常引满:酒不断斟满,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
  4. 坐久不知疲:朋友们聚会时间长,沉浸在欢乐中不觉疲倦。
  5. 风动花增媚:微风拂动花草,使得环境更加美丽动人。
  6. 云开石献奇:云彩的散开让奇特的石头显露出来,增加了自然景观的神秘感。
  7. 休文才最富:即使没有外界的激励,诗人的才华依然丰盈。
  8. 无藉雨催诗:诗人在认为不需要外界刺激,才能激发自己的诗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动花增媚,云开石献奇”,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风动花增加了妩媚,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比喻:用“无藉雨催诗”比喻内心的才华与情感不受外界限制。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文化内涵的追求。诗中流露出一种洒脱和自信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代表着欢乐与友谊。
  • :象征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寓意着坚韧与自然的奇观。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池水:常被视为清澈与宁静的象征,反映了内心的平和。
  • :不仅是欢乐的象征,也代表着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 :在古代诗词中,花常常用来表达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奇石:象征着自然的多样性与不可预知的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爱客频移席”意指: A. 客人喜爱
    B. 频繁更换座位
    C. 酒席丰盛
    D. 朋友众多

  2. 诗中提到的“云开石献奇”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奇石的美丽
    B. 云的变化
    C. 自然的神秘
    D. 以上皆是

  3. “无藉雨催诗”的意思是: A. 依赖雨水来激发灵感
    B. 自然能够激发创作
    C. 诗人不需要外界的刺激
    D. 雨水是诗人的灵感来源

答案:

  1. B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描绘了与友人饮酒的悠闲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苏轼的《赤壁赋》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吴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