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落》
时间: 2025-01-11 19:4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齿落
我年六十一,已落第三齿。
若更活数年,所存知有几。
刚风着唇吻,利与剑戟比。
岂待入腹中,而后疾病起。
譬若建重门,一扉常自启。
外侮窥其间,孰御而能止。
又若筑长堰,隙穴不容蚁。
今已决寻丈,不竭安肯已。
或言死与生,其机不在此。
不见张相国,齿尽乃食乳。
髫龀若编贝,或有短折死。
此虽释吾忧,终焉非至理。
齿落竟何悲,不落亦何喜。
但愿不肿痛,叫号动邻里。
食物有所妨,肴核宜弃置。
朝夕啖粥糜,其味固自美。
出言有所妨,对客宜少语。
况我之所病,正在伤烦易。
忆我初落时,掩口含羞耻。
只今落已惯,与不落相似。
作诗记岁月,亦漫戏云尔。
白话文翻译
我六十一岁,已经掉了第三颗牙。如果再活几年,剩下的牙齿又能有几颗呢?刚风吹到嘴唇,牙齿的利齿与剑戟相比。难道要等到食物入肚,才会生病吗?就像建重门,一扇门常常打开,外敌窥视其中,谁能阻挡呢?又像筑长堤,若有缝隙,蚂蚁也能钻进去。现在已经决堤,怎么能不流出水来?有人说生与死,其道理不在这里。不见张相国,牙齿掉光后还得吃奶。孩童的乳牙像编贝,可能会短命折损。虽然这让我解忧,终究不是至理。牙齿掉了到底何必悲伤,不掉又能有什么喜悦?只希望不肿痛,叫喊时不惊动邻里。吃东西会受到影响,带核的食物应当丢弃。早晚吃粥糜,味道自是美味。说话有所妨碍,见客时应当少言。况且我现在的病,正因烦躁易怒。记得我刚掉牙时,捂嘴满是羞耻。如今掉了牙已习惯,和没有掉牙差不多。写诗记录岁月,真是无聊的玩笑。
注释
- 落齿:指掉牙,反映人老年衰退的生理现象。
- 刚风:指微风,可以理解为轻柔的风。
- 利与剑戟比:形容牙齿的锋利,像刀剑一样。
- 入腹中:指食物进入肚子,暗指生病的发生。
- 建重门:比喻防御的措施,外敌容易进入。
- 寻丈:指寻找的量度,形容水的流失。
- 张相国:指历史人物张良,表明即使牙齿掉光也能生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俨,明代诗人,字子美,号松庐,晚号松隐,常以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社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俨晚年,反映了他对衰老、死亡的思考,以及对生活中小事的幽默感和哲理的领悟。诗中表达了对牙齿掉落这一自然现象的淡然态度,显示出他与年龄和生活的和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较为自由,采用了五言和七言的交错,节奏感强。诗人通过掉牙这一细节,深入探讨了衰老、生命和死亡的哲学问题。全诗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前半部分侧重于对衰老的感慨,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的态度。诗中“齿落竟何悲,不落亦何喜”一句,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无论是掉牙还是不掉牙,生命的本质和活着的意义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吴俨在诗中使用了大量比喻,如将牙齿的掉落比作重门的开启、长堤的缺口,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同时,诗人用幽默的语气来面对生理的变化,显示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表达对衰老的接受、对生活的热爱中,透露出一种无奈而又积极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年六十一,已落第三齿。”:明确指出作者的年龄和掉牙的情况。
- “若更活数年,所存知有几。”:表达对未来衰老状况的担忧。
- “刚风着唇吻,利与剑戟比。”:比喻牙齿的锋利,反映对衰老的无奈。
- “岂待入腹中,而后疾病起。”:暗指疾病的发生与衰老的必然性。
- “譬若建重门,一扉常自启。”:比喻防御的脆弱,外敌易入。
- “外侮窥其间,孰御而能止。”:强调防御的无力。
- “又若筑长堰,隙穴不容蚁。”:比喻生活中的小问题可能造成大麻烦。
- “今已决寻丈,不竭安肯已。”:表达对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损失的无奈。
- “或言死与生,其机不在此。”:探讨生死的问题。
- “不见张相国,齿尽乃食乳。”:历史典故,说明即使失去也能生存。
- “髫龀若编贝,或有短折死。”:形容孩童的乳牙,暗示生命的脆弱。
- “此虽释吾忧,终焉非至理。”:即使安慰,但依然不是终极真理。
- “齿落竟何悲,不落亦何喜。”:反思掉牙与否的意义。
- “但愿不肿痛,叫号动邻里。”:希望保持健康,避免麻烦他人。
- “食物有所妨,肴核宜弃置。”:饮食受到影响,需谨慎。
- “朝夕啖粥糜,其味固自美。”:尽管如此,生活仍有美好之处。
- “出言有所妨,对客宜少语。”:建议少说话以避免尴尬。
- “况我之所病,正在伤烦易。”:表达自己因烦躁而生病。
- “忆我初落时,掩口含羞耻。”:回忆掉牙初期的羞愧。
- “只今落已惯,与不落相似。”:掉牙已习惯,和未掉牙无异。
- “作诗记岁月,亦漫戏云尔。”:写诗只是记录岁月的玩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牙齿的掉落比作重门、长堤,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如“齿落竟何悲,不落亦何喜”,形成对称,增强语气。
- 反问:通过反问强调对生命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衰老、死亡与生活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接受与对生活的热爱,呈现出一种洒脱而豁达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牙齿:象征着衰老与健康。
- 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食物:代表生活的基本需求与乐趣。
- 门与堤:象征着生活的防护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几岁时掉了第三颗牙?
A. 60
B. 61
C. 62
D. 63 -
诗中提到的“张相国”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张良
B. 张飞
C. 张居正
D. 张扬 -
诗人对生与死的态度是?
A. 绝望
B. 无所谓
C. 反思
D. 悲伤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探讨生命与命运的作品。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吴俨的《齿落》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关注衰老的无奈,后者则强调享受生活的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吴俨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