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岸花临水发
作者: 包融 〔唐代〕
笑笑傍溪花,丛丛逐岸斜。
朝开川上日,夜发浦中霞。
照灼如临镜,丰茸胜浣纱。
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
白话文翻译:
傍着溪水的花儿在微笑,成群结队地向岸边倾斜。
早晨在川上绽放的花朵,夜晚在水中映照的霞光。
如同在镜子前照耀般灿烂,丰盈的花朵胜过浣纱的美丽。
春天来临时,武陵的道路上,有多少树木正是落仙的居所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笑笑:形容花儿的姿态,似乎在微笑。
- 逐岸斜:向岸边倾斜生长。
- 朝开:早晨开放。
- 川:河流,这里指有水流的地方。
- 浦:水边的沙洲。
- 照灼:光辉照耀的样子。
- 丰茸:浓密丰满的样子,形容花朵。
- 浣纱:指在水边洗丝织物的美丽景象。
- 武陵:古代传说中“桃花源”的所在,寓意世外桃源。
典故解析:
- 武陵道:出自《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的世外桃源,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融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甚详尽,但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花木,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游历中写成,诗人通过描绘岸边的花朵,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赋得岸花临水发》是一首描绘春日自然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岸边花朵与溪水的和谐美。开头两句“笑笑傍溪花,丛丛逐岸斜”,生动地描绘了花儿在溪水旁欢快生长的情景,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接下来的“朝开川上日,夜发浦中霞”则展现了花朵在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象,早晨的阳光与夜晚的霞光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照灼如临镜,丰茸胜浣纱”是对花朵美丽的赞美,花朵的光泽如同镜子般明亮,丰盈的姿态更胜过浣纱的柔美。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花朵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一句“春来武陵道,几树落仙家?”则将诗意引向更深层的思考,提及隐居的仙人居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春季花卉的生机,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理想的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自然美与哲理思考的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笑笑傍溪花:花儿在溪水旁欢快地盛开,传达出一种生机与活力。
- 丛丛逐岸斜:花丛向岸边倾斜,描绘出自然生长的姿态。
- 朝开川上日:早晨的阳光照耀下,花朵绽放。
- 夜发浦中霞:夜晚时,花朵映照着水中的霞光,形成美丽的倒影。
- 照灼如临镜:花朵的光辉如同镜子一般明亮,展现出其美丽。
- 丰茸胜浣纱:花的丰盈和美丽超过了洗丝的景象。
- 春来武陵道:春天到来时,提及武陵这个隐逸的地方。
- 几树落仙家:隐喻理想生活,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照灼如临镜”,将花朵的光辉与镜子相比较,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将花朵描绘成“笑笑”的状态,赋予其生命力。
- 对仗:如“朝开川上日,夜发浦中霞”,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生命与流动,带来清新与灵动感。
- 花朵:象征美好与生机,代表自然之美。
- 朝阳与霞光:象征希望与美丽的瞬间,传达时光流转的美感。
- 武陵:象征理想的隐逸之地,代表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武陵”指的是哪个著名的隐居地方?
- A. 淮南
- B. 桃花源
- C. 武夷山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形容花的光辉?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排比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自然的赞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二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包融的《赋得岸花临水发》更侧重于花的美丽及其和谐的环境,而王维的《鹿柴》则通过山林的静谧表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但表现的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