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侄女之鸳湖》

时间: 2025-01-26 07:28:59

呕哑柔橹划波轻,水驿江村路几程。

木落寒山秋色远,云开断塔夕阳明。

寄书恐阻天边雁,折柳愁听笛里声。

此去胜游应记得,一楼烟雨暗重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呕哑柔橹划波轻,水驿江村路几程。
木落寒山秋色远,云开断塔夕阳明。
寄书恐阻天边雁,折柳愁听笛里声。
此去胜游应记得,一楼烟雨暗重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的场景,诗人用轻柔的橹声划破水面,船行在江村的路上。秋天的寒山上,树叶纷纷落下,远处的景色显得萧瑟。夕阳照耀着断塔,云朵散开,光辉明亮。寄送书信给远方的亲朋,生怕打扰了天边飞过的大雁。折下一枝柳条,听着笛声,心中充满了愁苦。此次出行比游玩更应铭记,楼上的烟雨笼罩着重重的城市。

注释:

  • 呕哑: 形容橹声轻微而低沉,给人以柔和之感。
  • 柔橹: 指轻柔的划船桨,暗示着温和的行船方式。
  • 水驿: 水上交通的驿站,表示行船的地点。
  • 寒山: 指秋天的山,带有寒意,象征着萧瑟的季节。
  • 寄书: 寄送书信,表达思念之情。
  • 折柳: 折柳送别,古时有此习俗,柳树象征离愁。
  • 烟雨: 形容细雨缥缈,模糊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淑,清代女诗人,生于盛世,受到良好的教育,擅长诗词。她的作品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程淑在送别侄女前往鸳湖时写的,表达了她对侄女的关心与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送别习俗及情感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

《送侄女之鸳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送别的场景和情感。开篇的“呕哑柔橹划波轻”既描绘了船只划水的声音,也暗示了送别的轻柔与不舍。接下来的秋色描写中,寒山的落木与夕阳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幽远而又感伤的气氛。

“寄书恐阻天边雁,折柳愁听笛里声。”诗人在表达对侄女的思念时,寄书的行为体现了一种情感的牵挂,而折柳则是古人送别时的习俗,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厚度。最后一句“此去胜游应记得”展现了诗人希望侄女在外能有所收获,对未来的期望与祝福,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离愁别绪,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呕哑柔橹划波轻: 描述了船行时的轻柔与安静,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水驿江村路几程: 问询行程,表现出对旅途的关注与期盼。
  • 木落寒山秋色远: 用秋天的景色映衬送别的情境,营造出一种凄凉感。
  • 云开断塔夕阳明: 夕阳西下,给人一种希望与光明的意象。
  • 寄书恐阻天边雁: 诗人寄书的担忧,生怕打扰了远方的亲友。
  • 折柳愁听笛里声: 柳条象征离别,笛声则传达了内心的愁苦。
  • 此去胜游应记得: 希望侄女在外的经历能够铭记。

修辞手法:

  • 比喻: “寄书恐阻天边雁”比喻思念之深。
  • 对仗: 在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写上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送别的愁苦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橹声: 象征着离别与旅途。
  • 寒山: 代表着秋天的孤寂与凄凉。
  • 夕阳: 象征着希望与余晖。
  • 柳枝: 送别时的情感寄托,象征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何种景象表现离别的情感?

    • A. 秋天的寒山
    • B. 夕阳的明亮
    • C. 水边的橹声
    • D. 以上皆是
  2. “折柳愁听笛里声”中的“柳”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离别
    • B. 思念
    • C. 快乐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程淑的《送侄女之鸳湖》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对朋友或亲人的思念,但程淑的诗更加强调了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白则更为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