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文昌阁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23:55: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文昌阁二首 其二
沧瀛远近掌中收,那羡元龙百尺楼。
暮鼓晨钟归贝院,青霜紫电景名流。
挂帆细雨春堤外,驻马垂杨古渡头。
万里长风能破浪,几人投笔觅封侯。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浩瀚的海洋中,远近的景色都尽收眼底,真羡慕那座高耸入云的元龙阁。
夕阳的鼓声和清晨的钟声传来,仿佛让我回到那归隐的贝院。
在细雨中扬帆出航,春天的堤岸之外;在古老的渡口下马,垂柳依依。
长风万里能破浪,然而又有多少人能投笔成名、追寻功名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沧瀛:指广阔的海洋,沧海与瀛洲。
- 元龙:元龙阁,传说中的高楼。
- 贝院:指隐居的地方,或文人雅士的居所。
- 青霜紫电:形容名声和景象,寓意优秀的人物。
- 驻马:停马,指在某个地方停下来。
- 古渡:指古代的渡口。
典故解析:
- 元龙:元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龙,象征着高大和尊贵。
- 春堤:春天的堤岸,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万里长风:形容强劲的风,意指奋发向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时惟中,清代诗人,字仲华,号梅溪,生于明末清初。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时惟中游览文昌阁时,表达了他对高远理想的向往,以及对功名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面对科举与名利的复杂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理想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沧瀛远近掌中收”引入,展现了诗人心胸开阔的胸怀,尽收眼底的广阔视野让人感受到一种豪情。接下来“那羡元龙百尺楼”则表现出对高远理想的向往,元龙阁的高耸象征着追求卓越的决心。
在“暮鼓晨钟归贝院”中,诗人将自然的声音与归隐生活结合,体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青霜紫电景名流”,则暗示着优雅的文人气质和追求名利的矛盾。最后,诗人在对春堤细雨的描写中,借助细雨与古渡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出人生的无奈与追求理想的艰辛。
整首诗语言优雅,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追求的沉思,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沧瀛远近掌中收:远近海洋的美景尽收眼底,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视野。
- 那羡元龙百尺楼:羡慕高耸的元龙阁,象征着追求卓越的理想。
- 暮鼓晨钟归贝院:夕阳与清晨的声音让人向往隐居生活。
- 青霜紫电景名流:描绘名流的优雅气质,暗示对名利的追求。
- 挂帆细雨春堤外:在细雨中扬帆出航,象征着新的开始。
- 驻马垂杨古渡头:停下脚步,感受历史的沉淀与古老的沧桑。
- 万里长风能破浪:强风能破浪,象征着追求理想的勇气。
- 几人投笔觅封侯:问有多少人能通过文采成就名声,反映对功名的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与高楼进行比喻,展示出心中追求的高远。
- 对仗:如“挂帆细雨”与“驻马垂杨”,形成优美的句式。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情感,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卓越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功名与隐居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沧瀛:象征广阔的视野与人生的辽阔。
- 元龙:象征高远理想与尊贵地位。
- 贝院:象征隐逸生活与归隐的理想。
- 青霜紫电:象征优秀人才与名流风范。
- 春堤:象征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沧瀛”指的是哪种地理特征?
A) 山脉
B) 河流
C) 海洋
D) 平原 -
“那羡元龙百尺楼”中“元龙”象征什么?
A) 贫穷
B) 高远理想
C) 田园生活
D) 忧愁 -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无所谓
C) 反感
D) 渴望
答案:
- C) 海洋
- B) 高远理想
- A) 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 杜甫《登高》:展示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寻。
诗词对比:
时惟中的此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作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但时惟中更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王之涣则更加关注于壮丽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两者在意象上的选择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