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引》

时间: 2025-04-29 04:02:13

野沙萦渚。

怒涛静、白鸥喜舞。

片帆何许。

晚霞送娇妩。

别久故情懒,便任匆匆归去。

自怜衰鬓惊秋,吊蓑屐往还处。

笺愁寄与。

旅程远、鸿雁漫度。

梦能来否。

恨相见无语。

宵长睡难稳,滴尽疏桐残雨。

赖有窗外蛩声,伴人吟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波引
作者: 汪东 〔清代〕

野沙萦渚。怒涛静白鸥喜舞。片帆何许。晚霞送娇妩。别久故情懒,便任匆匆归去。自怜衰鬓惊秋,吊蓑屐往还处。笺愁寄与。旅程远鸿雁漫度。梦能来否。恨相见无语。宵长睡难稳,滴尽疏桐残雨。赖有窗外蛩声,伴人吟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人在宁静的水边,看到白鸥在欢快地舞动,心中不禁思念远方的友人。傍晚的霞光映衬着他柔美的身影,让他感到别后情愫难以言表。尽管分别已久,他却显得懒散,任凭归去的脚步匆匆。看着自己白发苍苍,感叹秋天的来临,想起曾经的往事。写信寄托愁思,却发现旅途遥远,鸿雁漫飞,不知梦中能否相见,心中对无言的相见充满了怨恨。夜长睡不稳,窗外的桐树在细雨中滴落,伴随着窗外的虫鸣声,令他更加感到孤寂与苦闷。

注释

  • 野沙:指河岸的沙滩。
  • :水中的小洲。
  • 怒涛:指波涛汹涌的水面。
  • 白鸥:白色的海鸥,象征自由与快乐。
  • 晚霞:傍晚的霞光,代表美好的景象。
  • 衰鬓:指头发开始变白,象征衰老。
  • 蓑屐:指渔夫的衣服和鞋子,象征往日的生活。
  • 鸿雁:指迁徙的雁,象征远方的友人或思念。
  • 蛩声:蟋蟀的叫声,象征孤独的伴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活跃于清初。他的诗词风格受到传统诗词的影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作品多表达对人事的感慨、对往事的追忆。

创作背景

《清波引》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诗人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对友人思念的情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变迁后,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清波引》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邃思考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诗的开头以“野沙萦渚”入手,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水边画面,随即引入“怒涛静白鸥喜舞”,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接着,诗人以“晚霞送娇妩”描绘了傍晚的美好景象,暗含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随着诗情的发展,诗人开始展现内心的愁绪,“别久故情懒,便任匆匆归去”反映出对友人离去后的无奈与懒散。而“自怜衰鬓惊秋”,则是对自己衰老的感慨,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和对往昔的回忆。

最后几句“宵长睡难稳,滴尽疏桐残雨”,通过对夜晚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不安。窗外的蛩声成为了孤独的陪伴,进一步增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整体上,这首词通过优美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孤独与思念之间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沙萦渚:描绘了沙滩环绕着小洲,展现出自然的优美。
  2. 怒涛静白鸥喜舞:对比动荡的海浪与欢快的白鸥,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3. 片帆何许:引发对远方帆船的思索,象征着思念与离别。
  4. 晚霞送娇妩:晚霞的美丽映衬出美人的娇媚,暗示对美好的怀念。
  5. 别久故情懒,便任匆匆归去:思念已久,心中情感变得懒散,任凭自己匆匆离去。
  6. 自怜衰鬓惊秋:自我怜悯,感叹衰老与时光的流逝。
  7. 吊蓑屐往还处:怀念过去的渔夫生活,增添了生活的沧桑感。
  8. 笺愁寄与:用信笺寄托思念与愁苦。
  9. 旅程远鸿雁漫度:远方的鸿雁在空中飞翔,象征着思念的遥远与渺茫。
  10. 梦能来否:对梦中能否相见的疑问,体现出无奈。
  11. 恨相见无语:对无法言语的相见感到怨恨。
  12. 宵长睡难稳:漫长的夜晚,难以安稳入睡。
  13. 滴尽疏桐残雨:细雨滴落在桐树上,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14. 赖有窗外蛩声:窗外虫鸣声成为孤独的陪伴,增加了内心的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晚霞送娇妩”将晚霞比作温柔的女子,增添了诗的美感。
  • 拟人:如“滴尽疏桐残雨”赋予雨滴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怒涛静白鸥”,展现了动静结合的对比美。

主题思想

《清波引》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与深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整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深刻地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野沙: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原始。
  2. 白鸥:象征自由与快乐,代表着诗人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
  3. 晚霞:象征美好与温柔,代表着回忆中的美好时光。
  4. 鸿雁:象征思念与远方,代表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5. 蛩声:象征孤独与陪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怒涛静白鸥喜舞”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自然的宁静
    • B. 生动的景象
    • C. 友人的思念
    • D. 对衰老的感慨
  2.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 D.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3. 诗中“宵长睡难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安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离骚》 - 屈原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 李煜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偏重于对时空的思考。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与《清波引》相似,均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但更加强调对失去的惋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词典》
  • 《汪东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