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引 其三》

时间: 2025-01-10 22:02:16

苍髯树颏。

落落潜郎三十载。

馀事荆关。

冷笑浓云邋遢山。

荒亭接叶。

点笔便为求米贴。

不办归帆。

竟了京尘粥饭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波引 其三
苍髯树颏。落落潜郎三十载。
馀事荆关。冷笑浓云邋遢山。
荒亭接叶。点笔便为求米贴。
不办归帆。竟了京尘粥饭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苍白的胡须如同树梢,落魄的隐士在辛苦挣扎三十年。
其他的事情如同荆棘关卡,冷漠地嘲讽浓厚的云朵和邋遢的山峦。
荒凉的亭子与树叶相连,随意写下求米的纸条。
无法再归舟,终究是被京城的尘世和粥饭的缘分所困。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髯:白色或灰色的胡须,形容年老。
  • 潜郎:隐士或隐居的人,隐忍不发的人。
  • 荆关:比喻艰难的处境或困境。
  • 冷笑:冷漠的嘲笑。
  • 邋遢:形容不整洁、邋遢的样子。
  • 荒亭:指废弃的亭子,象征孤独和荒凉。
  • 求米贴:乞求施舍的纸条,象征生活的窘迫。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荆关”,可能隐喻荆州以及古代的关隘,常用以象征艰难困苦的处境。诗中的“潜郎”则可能指代隐士或隐居者,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与感慨。在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相互交织的背景下,诗人以隐士的身份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清波引 其三》传达了一种隐士的孤独与无奈,诗人通过苍髯树颏的意象,描绘出一个年老而孤独的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诗中“冷笑浓云邋遢山”的意象,既表现出对外界环境的不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不安。通过“荒亭接叶”的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凄凉的孤独感,仿佛在诉说着无数隐士的心声,渴望归隐却又无法摆脱世俗的羁绊。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非常细腻,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的结合,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最终以“竟了京尘粥饭缘”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虽然心中有理想,却被现实的琐碎与沉重所困扰,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苍髯树颏:描述年老的样子,表现出隐士的形象。
  • 落落潜郎三十载:表现出隐士在世间隐忍的生活,暗示时间的无情。
  • 馀事荆关:比喻世事纷扰,艰难困苦。
  • 冷笑浓云邋遢山:描绘出对环境的冷漠与无奈,反映出诗人的心境。
  • 荒亭接叶:荒凉的环境与孤独的心情相呼应。
  • 点笔便为求米贴:形象地反映出生活的困窘。
  • 不办归帆:表达出无法回归理想生活的无奈。
  • 竟了京尘粥饭缘:最终被世俗的生活所困扰,心灵的挣扎无处诉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的生活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强了诗意。
  • 拟人:环境的冷漠与诗人心境的匹配,展现出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形成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个体在世俗生活中的挣扎与思索,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髯:象征年老、智慧与隐士的形象。
  • 荆关:象征人生的困境与艰辛。
  • 冷笑:代表对现实的不屑与无奈。
  • 荒亭:象征孤独与被遗忘的存在。
  • 求米贴:象征生活的窘迫和对施舍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髯”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年老者
    C) 动物

  2. “冷笑浓云邋遢山”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A) 开心
    B) 失望
    C) 愤怒

  3. 诗的结尾“竟了京尘粥饭缘”意味着什么?
    A) 回归理想生活
    B) 被现实困扰
    C) 找到人生目标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比较,李白作品中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朱祖谋的《清波引》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困境的反思与隐士心境的描绘。两者虽然主题有别,但同样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 《朱祖谋诗词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清波引 其三》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