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引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1:51:54

蜕君句律。

夹巷过从穷日夕。

霜月槎枒。

走上樊楼卖酒家。

竹林游在。

记写八分招阿买。

曙后星孤。

留得传家一砚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波引 其二
作者:朱祖谋

蜕君句律。夹巷过从穷日夕。霜月槎枒。走上樊楼卖酒家。竹林游在。记写八分招阿买。曙后星孤。留得传家一砚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幽静的巷子里,夜晚渐渐降临的情景。作者走过夹巷,看到霜月映照着小舟,走上樊楼,传来卖酒的声音。竹林中游人如织,记得当年在这里写字的时光。晨曦初现,孤星依旧挂在天边,留下的只有一方传家的砚台。

注释

  • 蜕君句律:指诗人对自己诗句的自我检讨或规范。
  • 夹巷:指狭窄的小巷,暗示幽静的环境。
  • 穷日夕:形容黄昏时分,意指一整天的结束。
  • 霜月槎枒:霜打之月,船桨在水中摇晃的情景。
  • 樊楼:即樊楼,是一处卖酒的地方。
  • 八分招阿买:八分字是古代书法的一种,阿买可能是指某个人名。
  • 曙后星孤:晨曦初现后,天边的孤星仍然存在。
  • 留得传家一砚无:留下一方砚台作为传家之宝,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在清代文人中颇具影响力。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自然景象闻名,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文化的追求。

创作背景

《清波引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歌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表达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珍视。

诗歌鉴赏

《清波引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的作品。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念。开头部分“蜕君句律”既是对自己诗句的自省,也暗示了对创作的严谨态度。接着,夹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随着黄昏的来临,诗人将视线投向霜月与小舟,形成了一幅清冷的画面。

樊楼的意象则引入了人间烟火,诗人在这里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卖酒的声音让人联想到人间的欢乐与悲凉。诗中提到的竹林与游人,更是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最后一句“留得传家一砚无”,不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重视,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传世之物虽然珍贵,但真正的文化精神又岂止于此?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深邃的氛围,让人不禁思索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蜕君句律:自我反思,诗人对自身诗句的规范性进行审视。
  • 夹巷过从穷日夕:描述了在小巷中度过的黄昏,给人一种深入生活的感觉。
  • 霜月槎枒: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一种清冷的氛围。
  • 走上樊楼卖酒家:引入人间烟火,丰富了诗歌的层次。
  • 竹林游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现了诗人的心境。
  • 记写八分招阿买:回忆往昔,记录了文化的传承。
  • 曙后星孤:晨曦中的孤星象征着希望与孤独。
  • 留得传家一砚无: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自然景物与人间情感相结合,形成意象的共鸣。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句式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诗人表现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人间烟火的深情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蜕君:象征对自身创作的自省。
  • 夹巷:代表宁静与隐秘的生活场景。
  • 霜月:象征清冷孤独的情感。
  • 樊楼:人世间的繁华与热闹。
  • 竹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孤星:象征希望与孤独并存。
  • 砚台:文化传承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蜕君句律”意为: A. 感叹生活的无常
    B. 自我反省与规范
    C. 描绘自然风光
    D. 追忆往昔的欢乐

  2. “夹巷过从穷日夕”描绘的是: A. 白天的热闹
    B. 黄昏的宁静
    C. 夜晚的繁华
    D. 早晨的清新

  3. “留得传家一砚无”的意思是: A. 留下了很多财富
    B. 留下了一方砚台作为文化传承
    C. 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D. 留下了人际关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与《月夜忆舍弟》相比,朱祖谋的《清波引 其二》在意象的运用上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内敛。杜甫的作品则更为直白,情感表达上更为激烈。两者虽同样蕴含对生活的思考,但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的文化与情感内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欣赏》
  • 《古诗词解析指南》
  • 《中国古典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