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楼》 —— 史密〔清代〕
万树争夔阁,千山急剑州。我来八月节,登此百年楼。地逼巴渝尽,天包楚邓流。何堪复吹笛,风雨及深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八月节期间登上江边的望江楼时,所看到的壮丽景色与感受到的浓厚秋意。万树在夔阁前争相生长,千山在剑州附近高耸而急。作者来此登楼,感慨百年楼阁的沧桑。大地将巴渝的景色尽收眼底,天际将楚地与邓地的河流环抱在一起。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却因风雨交加而难以再吹响笛子,感到深秋的萧瑟。
注释
- 夔阁:古代的楼阁,传说中有神兽夔所居。
- 剑州:指剑门山,地势险要,象征壮丽的山川。
- 巴渝:古代巴国和渝国的地名,今重庆一带。
- 楚邓流:指楚国和邓国的河流,象征着广阔的江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密,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精湛的诗才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写山水风光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游览望江楼时的所见所感。正值八月,中秋将至,诗人感受到秋季的寂寥与美好。
诗歌鉴赏
《望江楼》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诗作。开头“万树争夔阁,千山急剑州”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生机,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接着“我来八月节,登此百年楼”,将时间与空间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美景的珍惜。下半部分“地逼巴渝尽,天包楚邓流”则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与河流的蜿蜒,营造出一种大气磅礴的氛围。最后“何堪复吹笛,风雨及深秋”则引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尽管眼前是美丽的风景,但深秋的风雨却使人感到无奈与忧伤。全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深刻的内心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树争夔阁: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万树争相生长,宛如在争夺夔阁的美景。
- 千山急剑州:展现出山的险峻与雄伟,剑州象征着险峻的地理环境。
- 我来八月节:时间的标记,传达了诗人登楼的时间背景。
- 登此百年楼:提及百年楼的历史,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 地逼巴渝尽:描绘了广阔的地理形态,巴渝尽在眼前。
- 天包楚邓流:描绘了河流的环绕,展现出自然的浩瀚。
- 何堪复吹笛:诗人感到心情愈发沉重,无法再兴致盎然地吹笛。
- 风雨及深秋:秋雨的萧瑟与深秋的气息,增添了诗的情感基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树争夔阁,千山急剑州”运用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夔阁、剑州、巴渝、楚邓流等意象,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空间感与历史感。
- 拟人:通过“何堪复吹笛”,将诗人的情感拟人化,表达内心的孤独。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壮丽江山的赞美与对生活流逝的感慨,寄托了对时光无情的思索与秋天带来的沉重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夔阁:象征着高大的建筑与历史。
- 剑州:代表着险峻与挑战。
- 巴渝:体现地域的文化和历史。
- 楚邓流:象征着江河流域的广阔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万树争夔阁”中的“夔阁”是指什么?
- A. 高楼
- B. 神兽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乐器
- 答案:A
-
诗中的“我来八月节”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答案:C
-
诗人感到“何堪复吹笛”的原因是什么?
- A. 风雨交加
- B. 心情愉悦
- C. 朋友陪伴
- D. 景色迷人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望江楼》与《登高》: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感慨,但《登高》更多是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伤,而《望江楼》则兼具壮丽与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史密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