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中鸾凤悉豺枭,一日翩翩忽满朝。
死近天教为吕禄,罪深地不着良宵。
白话文翻译:
在我眼中,权臣如同豺狼和枭鸟,一天之内,翩翩而至,瞬间充满了朝堂。
死得如此接近,天意却让他如同吕禄一般,罪孽深重,连地府都不愿接纳他。
注释:
字词注释:
- 鸾凤: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与权势。
- 豺枭:豺狼与枭鸟,象征凶狠与阴险的人物。
- 吕禄:指东汉末年政治家吕布的养父吕奉先,因吕布的罪名而被杀。
- 良宵:良好的夜晚,这里指的是安宁的归宿。
典故解析:
- 吕禄:吕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其养父吕奉先因其罪行而被杀,诗中提及暗指权臣的悲剧命运。
- 天教:古代人们相信天命与天意,诗中表达了对权臣最终命运的无奈与悲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咏史诗见长,风格清新,常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值朝政腐败,权臣专权,诗人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命运,抒发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虑,寄托对正义与清明政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咏史下·曹爽》是一首富有历史感的诗,通过对权臣曹爽的描写,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诗中用"眼中鸾凤悉豺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权臣们的丑陋,暗示其虚伪与阴险。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也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深思。
接着,诗人以"一日翩翩忽满朝"描绘了权臣的迅速崛起与不可一世的气焰,暗含了对这些人物短暂权势的讽刺。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死近天教为吕禄”,表达了对曹爽命运的预见与惋惜,承载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事无常、天道循环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权力的警惕与对历史的思考,令人深思。诗在形式上运用对仗工整,音调流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眼中鸾凤悉豺枭:我眼中那些权臣,如同鸾凤般的高贵与豺狼枭鸟般的阴险,形成鲜明对比。
- 一日翩翩忽满朝:一朝之间,他们便如飞鸟般急速聚集于朝堂,象征权力的迅速而来。
- 死近天教为吕禄:死得如此接近,天意却让他如吕奉先那般,暗示其命运的悲惨与不公。
- 罪深地不着良宵:因罪孽深重,连阴间也不愿接纳他,体现了对其命运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权臣比作“豺枭”,形象生动,传达了对其的厌恶。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夸张:通过“满朝”与“良宵”的对比,突出权臣的短暂与权力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权臣的描绘,揭示了权力的腐败与转瞬即逝,同时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警示人们勿忘历史教训,珍视正义与清明政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鸾凤:象征权力与地位。
- 豺枭:象征阴险与邪恶。
- 良宵:象征安宁的归宿与理想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眼中鸾凤悉豺枭”中的“豺枭”象征什么?
- A. 高贵
- B. 阴险
- C. 正义
- D. 忍耐
-
诗中提到的“吕禄”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吕布
- B. 曹操
- C. 刘备
- D. 诸葛亮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历史的思考与警示
- C. 对和平的向往
- D. 对爱情的歌颂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咏史下·曹爽》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两者都在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权力的批判,而后者则强调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