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向来金谷友,至此散如云。
却是娉婷者,楼前不负君。
白话文翻译:
一向与金谷的朋友,到了这里却像云一样飘散。
然而那位娉婷的女子,楼前却不辜负你。
注释:
字词注释:
- 金谷:指金谷园,古代著名的游乐场所,常与友人相聚。
- 散如云:比喻朋友分散如云,隐喻友谊的逝去。
-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婀娜多姿。
- 不负君:意为不辜负你,表明对某人的情感或期待。
典故解析:
“金谷”作为古代文人聚集的地方,常被用作朋友情谊的象征。诗中提到的“娉婷者”,可能是指一位美丽的女子,代表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留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子仪,号堂庵,南宋诗人,擅长诗词与散文。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常借古代典故表达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经历了动荡的社会变迁,面对友人的离散与美好回忆,表达了对逝去友谊和美好事物的惋惜。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绿珠》在短短的四句中浓缩了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提到的“金谷友”,象征着往日的友情与欢聚时光,而“散如云”则突显了这种友谊的易逝,如同云朵般轻易散去,令人感到深深的惆怅。接下来的“娉婷者”则引入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存在仿佛是对逝去友情的安慰,提醒着诗人虽然朋友已去,但依然有美好值得珍惜。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守护,体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纠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来金谷友:诗人回忆过去与朋友在金谷园的欢聚时光,暗示友情的深厚。
- 至此散如云:表达了朋友们如今各自分散的无奈,感叹友谊的脆弱。
- 却是娉婷者:引入美丽女子,暗示尽管友人不在,依然有值得留恋的美丽事物。
- 楼前不负君: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珍惜,强调了即使失去友情,依然有值得期待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的离散比作“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无定和飘渺。
- 对仗:诗中的“金谷友”与“娉婷者”形成对比,突出情感的复杂性。
- 拟人:通过“楼前不负君”,使得美好情感具有人性,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对逝去友谊的惋惜与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谷:象征友谊与欢聚的场所,代表美好的回忆。
- 云:象征友谊的无常与飘散,暗示人生的变幻莫测。
- 娉婷:象征美丽与温柔,代表生活中的美好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谷”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财富
C. 权力
D. 知识 -
诗中“散如云”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美丽
B. 友情的逝去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变化 -
“娉婷者”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美丽的女子
C. 诗人
D. 自然景色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刘克庄的《绿珠》更倾向于对友谊的哀叹,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洒脱。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