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举人主司问答六言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35:38

破题得李程赋,结语取钱起诗。

遂令眊矂举子,不满冬烘主司。

意思解释

代举人主司问答六言二首

原文展示

破题得李程赋,
结语取钱起诗。
遂令眊矂举子,
不满冬烘主司。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写作开头,引用李程的诗句,
最后一句用钱的内容来结束这首诗。
这使得那些心智模糊的举子,
对冬天里主考官的安排感到不满。

注释

  1. 破题:开题,指诗歌的开始部分。
  2. 李程:李程,可能指代某位著名诗人或作品。
  3. 结语:结束语,指诗歌最后的总结。
  4. 眊矂:形容心智模糊、迷惑不清的状态。
  5. 举子: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
  6. 冬烘:冬天的取暖方式,可能指代主考官的冷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宋代著名诗人,工于诗词,风格多样,受到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他的诗歌常夹杂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表达对时局的关注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科举考试时期,反映了考生们在考试前的焦虑与不安,尤其在冬季,考生对于主考官的安排感到不满,暗示了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开题与结语的对比,揭示了诗人在面对科举时的复杂心情。开头引用李程的赋,显示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而结尾的“取钱起诗”则暗示了对现实利益的关注,反映出考生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世俗压力。同时,诗中提到的“眊矂举子”生动地描绘了那些焦虑不安的考生形象,表现出他们对考试结果的渴望与对主考官冷漠的无奈。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破题得李程赋:开头引用李程的诗句,表明诗人在创作时借鉴了经典。
    • 结语取钱起诗:最后一句提到金钱,表达了对现实利益的追求。
    • 遂令眊矂举子:让那些心智模糊的考生感到迷茫。
    • 不满冬烘主司:对主考官的安排表示不满,反映了考生的失落与焦虑。
  2.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冬烘”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寒冷与考生内心的焦虑。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3.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表达了考生在追求功名过程中面临的压力与无奈,展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困惑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李程:象征着传统文化与诗歌的高峰。
  • 金钱:现实利益的象征,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功名时的世俗压力。
  • 举子:象征着渴望求取功名的青年学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破题”主要指什么? A. 开头部分
    B. 结尾部分
    C. 诗的主题
    D. 作者的背景

  2. 诗中提到的“冬烘”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冷漠
    C. 迷茫
    D. 暖和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杜甫在面对社会现实时的不同态度,刘克庄更倾向于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而杜甫则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二者在表达情感时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