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刘弘》

时间: 2025-02-04 16:20:46

三纲政自诛辛冉,二盗清由识士行。

江左百年半天下,曾知开辟是新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纲政自诛辛冉,
二盗清由识士行。
江左百年半天下,
曾知开辟是新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三纲的政治自我毁灭是因为辛冉的参与;而两个盗贼的清除则是因为有识之士的行动。在江左这片地方,百年来几乎掌控了整个天下,谁又知道开创的新城是从何而来的呢?

注释:

  • 三纲:指古代社会的伦理纲领,包括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
  • 自诛:自我毁灭、彼此残杀。
  • 辛冉:指辛冉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指代某种政权或政策。
  • 二盗:此处比喻那些破坏社会秩序的人。
  • 清由:清除、铲除。
  • 识士:有识之士,指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江左: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 开辟:开创、建立。
  • 新城:象征新的政权或社会秩序。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及了“江左百年”,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东吴政权,其在三国时期对江南的统治。诗中提及的“二盗”可以看作对历史上某些动乱局势的隐喻,反映出对政治动荡及其治理的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擅长咏史,作品多反映历史事件和社会状况,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权力更替,诗人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思当代政局,以揭示社会的动乱和人心的迷惘。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咏叹,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现状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提到“三纲”与“二盗”,暗示了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伦理道德的丧失与社会秩序的混乱。诗中表现出对历史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江左一带曾是权力中心,诗人通过“百年半天下”一语,强调了历史的沧桑与权力的易变,而“新城”的提及则暗示着对未来的新期待与不确定性。整首诗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历史感和对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历史的镜子,折射出当下的无力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三纲政自诛辛冉:三纲政治自我毁灭,暗示当时政局混乱,辛冉的行为或许加速了这一过程。
    • 二盗清由识士行:两个盗贼的行为被有识之士所清除,表明有智者在乱世中依然在努力恢复秩序。
    • 江左百年半天下:在江左这一地区,经过百年的治理,几乎掌控了整个天下,反映历史的深厚与权力的流转。
    • 曾知开辟是新城:最后一问,表明对未来的疑惑与不安,何处是新的开始。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如“自诛”和“清由”,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句式“曾知开辟是新城”引发读者的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历史的变化、政治的动荡和人心的迷惘,同时也传达出对未来的思考与不安。

意象分析:

  • 三纲:象征伦理道德的基础。
  • 江左: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权力中心。
  • 新城:象征新的秩序与希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三纲”指的是哪三种关系?
      A. 君臣 B. 父子 C. 夫妻 D. 以上皆是
    2. “江左”指的是哪个地理区域?
      A. 长江以北 B. 长江以南 C. 黄河流域 D. 西北地区
    3. 诗中提到的“辛冉”是指什么?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政治政策 C. 一种社会现象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以上皆是
  2. B. 长江以南
  3. A. 一位历史人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是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
  • 诗词对比:可以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与陈普的《咏史下·刘弘》,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均有各自的特点,但都体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历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