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萧炼师入四明山》

时间: 2025-01-25 22:31:13

闲于独鹤心,大于高松年。

迥出万物表,高栖四明巅。

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

绛雪为我饭,白云为我田。

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萧炼师入四明山
孟郊 〔唐代〕

闲于独鹤心,大于高松年。
迥出万物表,高栖四明巅。
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
绛雪为我饭,白云为我田。
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萧炼师的送别之情,描绘了他在四明山的隐逸生活。诗人说,心境如同独自飞翔的鹤,超然于世,年岁如同高大的松树,经历了很多岁月。在这片高山之巅,远离世俗,显得格外高洁。千丈的山峰直插云霄,百尺的泉水如瀑布倾泻而下。绛雪(红色的雪)是我的食物,白云则是我耕作的田地。静静地言语不与世俗交融,灵动的身影在天际间游走。

注释:

  • 闲于:闲适于。
  • 独鹤心:独自如鹤的心境,象征高洁与孤逸。
  • 迥出:超然于外,远离世俗。
  • 高栖:高处栖息。
  • 千寻:形容极高的山峰。
  • 百尺:形容泉水的高度。
  • 绛雪:一种红色的雪,诗意的比喻。
  • 静言不语俗:安静地不与世俗交流。
  • 灵踪时步天:灵动的足迹时常踏入天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浪,唐代著名诗人,晚唐诗风的代表之一。他出身贫寒,早年沉迷于科举,屡次落第,直至年近四十才终于考中进士。孟郊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豪放和深刻见长,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

《送萧炼师入四明山》创作于孟郊晚年,他在社会上屡遭挫折,转而向隐逸和自然寻求慰藉。萧炼师是他所尊敬的隐士,诗中的高山大川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诗人借送别之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恬淡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开篇便以“闲于独鹤心”引入,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紧接着用“迥出万物表”来强调与世俗的隔绝,展示出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

诗中描绘的四明山,千寻直裂的峰峦和百尺倒泻的泉水,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壮丽图景。通过“绛雪为我饭,白云为我田”,诗人用独特的比喻,表现了隐士的自给自足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最后两句“静言不语俗,灵踪时步天”,更是强调了隐士的清净与灵动,既有对世俗的摒弃,又有对自然的融入,传达出一种出世的哲学。整首诗充满了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又渗透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于独鹤心:表达诗人内心的高洁与宁静,闲适如同孤独的鹤。
  2. 大于高松年:年岁如同高大的松树,经历过许多的风霜。
  3. 迥出万物表:强调诗人远离世俗,超越万物的境界。
  4. 高栖四明巅:在巅峰之上栖息,象征理想的生活。
  5. 千寻直裂峰:描绘山峰的高耸入云,形象生动。
  6. 百尺倒泻泉:泉水如飞瀑倾泻而下,景象壮丽。
  7. 绛雪为我饭:用红雪作为食物,富有诗意的比喻。
  8. 白云为我田:白云象征着自由的耕作,生活的恬淡。
  9. 静言不语俗:表达对世俗的摒弃,追求内心的平静。
  10. 灵踪时步天:灵动的身影在天际游走,给予人以自由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绛雪为我饭”,用红雪比喻食物,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工整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千寻直裂峰”,表现山的高耸,增强了视觉冲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淡泊,传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独鹤:象征高洁与孤独的心灵。
  • 高松:代表经历与坚韧。
  • 千寻峰:展现大自然的壮丽和高远。
  • 倒泻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奔放。
  • 绛雪:象征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清淡。
  • 白云:代表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孟郊
    C. 王维

  2. 诗中“绛雪为我饭”的含义是什么? A. 表示生活富裕
    B. 比喻隐士生活的清淡
    C. 形容雪的颜色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向往隐逸生活
    B. 描述自然景观
    C. 表达对世俗的批判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隐居赋》:陶渊明的作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山中问答》:王维的诗作,渗透了自然与个体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侧重于旅途的感慨。
  • 《终南山》(王维):与《送萧炼师入四明山》同样表现隐逸思想,王维的诗更注重境界的宁静。

以上诗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可以作为对《送萧炼师入四明山》的进一步理解与扩展。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孟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