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夫人挽词》

时间: 2025-04-29 04:12:55

初说南奔道路长,湖边丹旐已飞扬。

百年积庆锺连璧,十念收功到净方。

绛幔未经亲宋母,绿衣犹记识黄裳。

欲图不朽须诠载,今代谁堪著石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说南奔道路长,湖边丹旐已飞扬。
百年积庆锺连璧,十念收功到净方。
绛幔未经亲宋母,绿衣犹记识黄裳。
欲图不朽须诠载,今代谁堪著石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说,南方的路途漫长,湖边的红色旗帜已经飘扬。经过百年的积累,庆典的钟声已经响起,十年的努力最终得到圆满的结果。那红色的帷幔还没有亲自见过宋母,而她的绿衣裳仍记得那黄衣裳。想要追求不朽的名声,就必须用文字来记录,现在的时代又有谁能在石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呢?

注释:

  • 南奔:指南方的迁徙或旅行。
  • 丹旐:红色的旗帜,象征荣誉和庆典。
  • 百年积庆:意指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庆祝。
  • 绛幔:红色的帷幔,象征喜庆的场面。
  • 宋母:可能指代某个历史或文化人物,象征母亲的身份。
  • 绿衣黄裳:可能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或情感的象征。
  • 不朽:指永恒的名声或成就。
  • 石章:指用石刻记录的名声或成就。

典故解析:

本诗涉及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如“丹旐”常用于庆典,象征荣耀和成就;而“绛幔”则在古代婚礼和庆典中常见,代表着繁荣和喜庆。同时,提到的“宋母”可能暗指某种历史人物或象征,进一步凸显诗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字士元,号退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他在诗词中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杨夫人挽词》是陈师道为悼念杨夫人而作,反映了他对人生、成就及名声的思考,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南奔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首句简洁有力,立即引入主题,展现出长途旅行的艰辛。接下来的两句则提到百年积庆,表现了对人生成就的反思与庆祝。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在情感上更为深刻,展现了人生的辉煌与短暂。

“绛幔未经亲宋母”,则引发了对传统文化和家庭的思考,表达了对亲情的怀念。而最后两句则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了不朽的意义,强调了文字的重要性,暗示在浮华的世俗中,真正的成就需要被记录和传承。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又有对生命和成就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初说南奔道路长:开头便点明了主题,南方的旅途漫长,暗示人生的艰辛。
  2. 湖边丹旐已飞扬:红色的旗帜在湖边飘扬,象征着荣耀和成就。
  3. 百年积庆锺连璧: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最终迎来庆祝的时刻。
  4. 十念收功到净方:十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5. 绛幔未经亲宋母:提到的红色帷幔未曾亲自见过宋母,表达了对传统和家庭的怀念。
  6. 绿衣犹记识黄裳:绿衣裳仍记得那黄衣裳,象征着对过往的追忆。
  7. 欲图不朽须诠载:想要追求永恒的成就,必须用文字记录下来。
  8. 今代谁堪著石章:当代又有谁能在石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呢?引发对名声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的时间、空间和情感,突出人生的短暂与成就的珍贵。
  • 象征:使用“丹旐”、“绛幔”等象征物,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 排比:句式的排比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生的旅途、成就的珍贵以及对传统和家乡的怀念,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追求不朽的同时,也在感叹当代人的无奈,形成了一个哲理性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南奔:象征着人生的探索与追求。
  • 丹旐:象征荣誉与成就,反映人们对成功的向往。
  • 绛幔:代表喜庆与传统,表达对过往的怀念。
  • 绿衣黄裳:象征不同的身份和情感,反映了对家庭和文化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暗示了人生的艰辛?

    • A. 湖边丹旐已飞扬
    • B. 初说南奔道路长
    • C. 十念收功到净方
    • D. 欲图不朽须诠载
  2. “绛幔未经亲宋母”中,“绛幔”象征什么?

    • A. 家庭
    • B. 荣誉
    • C. 传统
    • D. 亲情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亲情的怀念
    • B. 对成就的追求
    • C. 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D. 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 屈原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离骚》中同样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具有相似的情感深度。
  • 李白的《静夜思》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时,使用了简洁而深刻的意象,与《杨夫人挽词》中的怀念情感产生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创作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