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清平乐(二之一)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秋声隐地。叶叶无留意。冰簟流光团扇坠。惊起双栖燕子。夜堂帘合回廊。风帷吹乱凝香。卧看一庭明月,晓衾不耐初凉。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声音隐隐传来,树叶轻轻飘落,似乎没有人在意。寒冷的竹席上,阳光流转,扇子轻轻坠落,惊起双栖的燕子。夜晚的厅堂中,帘子合拢,回廊深处,微风吹乱了那凝香的气息。我卧看庭院中的明月,早晨的被子却不耐这初秋的凉意。
注释:
字词注释:
- 隐地:隐约传来。
- 叶叶无留意:指落叶纷纷,却无人关注。
- 冰簟:竹席,形容清凉。
- 团扇:一种扇子,形状圆。
- 双栖燕子:指成双的燕子,形象生动。
- 晓衾:早晨的被子,泛指被子。
- 初凉:初秋的凉意。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引述明显的典故,但秋声、燕子等意象均带有古典文化的深厚内涵,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循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1114),字师道,号止庵,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词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个人的孤独情怀。宋代时局动荡,作者在这种背景下创作,情感更显深沉。
诗歌鉴赏:
《清平乐(二之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静谧与清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思考。开篇的“秋声隐地”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静谧的秋日场景,似乎一切都在悄然发生。诗中通过“叶叶无留意”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随着“冰簟流光团扇坠”的意象,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丝凉意穿透字里行间,仿佛身临其境。
接下来的“惊起双栖燕子”则打破了静谧,生动的燕子形象让人联想到温暖的春天,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反映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生活中的欢愉与哀伤交织。整首词在夜晚的“夜堂帘合回廊”中达到了一个情感的高潮,风帷的轻拂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孤寂。
最后一句“晓衾不耐初凉”,不仅仅是对秋天的感受,更是对即将到来的寒冷的无奈,表现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整首词在意境上给人以深邃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声隐地:描写秋天的声音在土地中隐约可闻,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叶叶无留意:树叶纷纷落下,但无人关注,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冰簟流光团扇坠:竹席上阳光流转,扇子因失手而掉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惊起双栖燕子:燕子因惊动而飞起,展现出生命的灵动。
- 夜堂帘合回廊:夜晚拉上帘子,回廊显得更加幽静。
- 风帷吹乱凝香:微风吹动帷帐,香气四散,增加了诗的意境。
- 卧看一庭明月:卧于床上,望着庭院中的明月,象征着宁静与思考。
- 晓衾不耐初凉:早晨的被子感到初秋的凉意,表达出对寒冷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簟流光”,比喻光影流转的美感。
- 拟人:如“风帷吹乱凝香”,赋予风以动作,加深了意境。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季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在孤独中对温暖的渴望,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象征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 叶叶:代表生命的消逝和无常。
- 冰簟:象征清凉和孤独。
- 双栖燕子:象征温暖与生机。
- 明月:象征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声隐地”中的“隐”字,意为:
- A. 隐藏
- B. 隐约
- C. 隐私
-
诗中提到的“冰簟”指的是:
- A. 冰块
- B. 竹席
- C. 窗帘
-
“晓衾不耐初凉”意在表达:
- A. 对秋凉的欢喜
- B. 对秋凉的无奈
- C. 对初冬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陈师道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秋天的情感,但前者更倾向于静谧和孤独,而后者则充满了思念与感伤。两者皆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却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研究宋代诗词的相关论文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