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留烟亭》

时间: 2025-01-21 23:23:26

漠漠萦空漫不收,只应此地占清幽。

云烟本是无心物,亦为山人重挽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漠漠萦空漫不收,只应此地占清幽。
云烟本是无心物,亦为山人重挽留。

白话文翻译:

这片空旷的烟雾缭绕在空中,似乎不知如何收回,只应在这一带占有一份清幽。云烟本来是无心的物体,却因为山中隐者的缘故,重重地被挽留在这里。

注释:

  • 漠漠:形容景色空旷、模糊的样子。
  • :环绕、缭绕的意思。
  • :指幽静、清雅的环境。
  • 云烟:指云雾,形容轻盈缥缈的状态。
  • 山人:指隐居于山中的人,通常指隐士或道士。
  • 重挽留:再三地挽留。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山人”可以理解为隐士,表示一种追求宁静、远离世俗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隐士常常被视为有智慧的人,他们选择远离繁华,追求清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题留烟亭》创作于一个相对宁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赞美。诗中的留烟亭,可能是诗人游历时所见,或是自创的意象,寄托了他对清幽境地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留烟亭》是一首充满清新意境的古诗,诗人通过描绘空旷的烟雾,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宁静。首句“漠漠萦空漫不收”描绘了烟雾在空中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传达出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只应此地占清幽”则隐含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珍视,似乎在说,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与清幽。

最后两句“云烟本是无心物,亦为山人重挽留”则引入了隐士的形象,表现了自然界的无心与人情的深厚。云烟本无情,却因山人的沉静而被留住,诗人似乎在赞美隐士的生活态度与对自然的理解。这种对比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漠漠萦空漫不收:形象描绘了空中环绕的烟雾,传达出了一种朦胧、无拘无束的感觉。
  • 只应此地占清幽:强调了这片土地的幽静,似乎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
  • 云烟本是无心物:云烟本身没有意识,象征着自然的自在与无情。
  • 亦为山人重挽留:隐士的存在使得这些自然之物变得有了情感,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珍视与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烟比作无心之物,强调了自然界的随意与无情。
  • 拟人:将云烟赋予情感,表现出人对自然的情感羁绊。
  • 对仗:如“云烟本是无心物,亦为山人重挽留”,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雾:象征着空灵、轻盈,传达出一种飘渺的感觉。
  • 山人:代表隐士,象征着追求清静、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 清幽: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曾协
    • C. 王维
    • D. 杜甫
  2. 诗中“云烟本是无心物”中的“无心”指的是什么?

    • A. 无情
    • B. 无意
    • C. 无所
    • D. 无法
  3.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自然的赞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1. B. 曾协
  2. B. 无意
  3. B. 对自然的赞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鹿柴》——王维
  • 《山中问答》——贾岛

诗词对比:

  • 《题留烟亭》 vs. 《鹿柴》: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王维的《鹿柴》更侧重于描绘山林的清幽和宁静,而曾协的《题留烟亭》则通过云烟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都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前者更为细腻,后者则更为抽象。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宋代诗人的作品与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的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