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丛桂》

时间: 2025-01-22 14:53:41

暗绿团团树,浮苍浅浅山。

不须吟些些,幽韵已班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山丛桂
作者: 曾协 〔宋代〕

暗绿团团树,浮苍浅浅山。
不须吟些些,幽韵已班班。

白话文翻译:

小山上密密麻麻地生长着桂树,深绿色的树影环绕着,远处的山显得苍翠而浅淡。无需吟诵太多,这幽静的韵味已经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

注释:

字词注释:

  1. 暗绿:形容颜色深沉的绿色,暗示树木茂密。
  2. 团团:形容树木聚集得很密。
  3. 浮苍:形容远处的山显得苍翠而轻盈。
  4. 浅浅:表示山的颜色比较淡。
  5. :吟咏,指吟唱或吟诵诗歌。
  6. 幽韵:指深远而清幽的韵味。
  7. 班班:形容清晰、明朗的样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提到的“桂”字,常常与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和精神寄托有关。桂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文人气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字君远,号白云,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花木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小山丛桂写于一个幽静的环境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深邃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小山丛桂》以桂树和山景为主题,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风光。诗的第一句“暗绿团团树”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深绿色的桂树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画面,仿佛置身于一片幽静的林间。接着,诗人通过“浮苍浅浅山”描绘出远处的山,形成了前后呼应的空间感,深绿色的树与苍淡的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

“不须吟些些,幽韵已班班”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强调了自然之美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已然自有其清幽的韵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暗绿团团树:描绘了树木的茂密,给人一种深沉而浓厚的绿色感觉。
  2. 浮苍浅浅山:描绘远处山的颜色,形成与树的对比,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
  3. 不须吟些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认为自然之美无需多言。
  4. 幽韵已班班:强调自然的韵味已然显现,传达出一种自然清新的气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暗绿团团树”和“浮苍浅浅山”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幽韵”形象地表达自然的内在美感。
  • 意象:桂树与山水的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树:象征着高洁、文人气质,也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象征着宁静和深远,常常与人们的情感寄托相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暗绿团团树”描绘的是哪些植物?

    • A. 松树
    • B. 桂树
    • C. 柳树
  2. “浮苍浅浅山”中的“浮苍”是指什么?

    • A. 深色
    • B. 浅色
    • C. 明亮
  3. 诗人认为自然的韵味需要怎样的修饰?

    • A. 不需要
    • B. 需要
    • C. 适度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对比曾协的《小山丛桂》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王维的作品更强调了山水的意境与人生哲理,而曾协则更注重自然之美的直接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