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时间: 2025-01-23 15:58:50

戴笠披蓑军十万,饥嗔饱喜客三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戴笠披蓑军十万,饥嗔饱喜客三千。

白话文翻译:

身披斗篷、头戴斗笠的士兵有十万之众,而在酒楼中,饥饿、愤怒、饱食、喜悦的客人却有三千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戴笠:指戴着斗笠,古时用以遮阳挡雨的帽子。
  • 披蓑:披上蓑衣,通常用于防雨的衣物。
  • 军十万:形容军队人数众多。
  • 饥嗔饱喜:描述客人们的不同情绪,饥饿的、愤怒的、饱食的、快乐的。

典故解析

  •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军”和“客”对比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能隐含了对当时社会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寿,生活在宋代,具体生平资料较少,属于文学创作领域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绘现实生活和表现人间百态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众生活艰辛。诗人通过描绘士兵和客人的对比,反映了战乱与和平的巨大差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与市井的对比,展现了士兵的艰苦与民众的多样情感。前半段描绘了十万大军的壮观景象,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而后半段则转向市井,描绘了三千客人的不同状态,表现出一种生活的百态。诗人在这两者之间的对比中,实际上是在探讨生死、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诗中的意象丰富,士兵的斗笠和蓑衣不仅是对其身份的描述,更象征着他们在战斗中所承受的艰辛与无奈。而“饥嗔饱喜”的客人则反映了社会的另一面,生活在和平时期的百姓,他们的情感状态多样,展现出人间的复杂与变化。整首诗虽短小,但通过对比手法,传达了深刻的社会观察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戴笠披蓑军十万:描绘了士兵的形象,强调了他们的数量和艰苦的环境。
  • 饥嗔饱喜客三千:对比士兵与客人,揭示了不同人群在同一社会背景下的情感状态。

修辞手法

  • 对比:士兵与客人之间的对比,突显了不同生活状态的巨大差异。
  • 意象:斗笠和蓑衣代表了战争的艰辛,饥嗔饱喜则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士兵和客人的对比,反思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表现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戴笠:象征着艰苦和奋战的士兵。
  • 披蓑:代表了对自然环境的抵抗与适应。
  • 饥嗔饱喜:象征着人们在不同境遇下的情感反应,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军”指的是什么? A. 士兵
    B. 商人
    C. 学生
    D. 农民

  2. “饥嗔饱喜”的描绘反映了什么样的状态? A. 战争
    B. 人类情感的多样性
    C. 自然灾害
    D. 社会秩序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战争带来的影响与民生困苦。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战争与生活之间的反思。

诗词对比

  • 苏寿的《句》和杜甫的《春望》都在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但苏寿的诗更侧重于对比的手法,而杜甫则更注重直接的情感表达。两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同一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杜甫诗全集》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研究宋代诗词的特点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