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吕城闸六首》

时间: 2025-02-04 15:34:44

道是行船也未行,老夫误喜可怜生。

要知开闸真消息,记取金钲第二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是行船也未行,老夫误喜可怜生。
要知开闸真消息,记取金钲第二声。

白话文翻译:

这段时间船虽然在行驶,却还没真正出发,我这老头子误以为这是一种可怜的生存状态。
要想知道开闸的确切消息,请记住那金钟声的第二声。

注释:

  • 道是:指的是“看起来、听说”。
  • 行船:指的是船只航行。
  • 未行:尚未出发。
  • 老夫:自称,指代诗人自己。
  • 误喜:误以为是高兴的事情。
  • 可怜生:生活状态可怜。
  • 开闸:指水闸开启。
  • 真消息:确实的消息。
  • 金钲:金属制的钟,声音清脆。

典故解析:

“金钲第二声”可能是指某种信号或暗示,常在水闸开启时发出,表示即将启动、出发的时刻。此句与水路运输的背景密切相关,暗示着对出行的期待与焦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

《过吕城闸六首》作于杨万里途经吕城水闸时,诗中表达了他对航行的期待以及因未能顺利启航而产生的误解与哀叹,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于航行的不确定性和期待。开篇以“道是行船也未行”引入,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与期待之间的矛盾。诗人自称“老夫”,这一自称带有淡淡的自嘲和无奈,似乎在表达对自己年华渐逝的感慨。接着“误喜可怜生”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状态的反思,似乎在暗示即便航行未行,但生活的渺小与无奈依然存在。

最后一句“记取金钲第二声”,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呼唤,隐喻着一个新的开始即将来临。金钲声响作为信号,象征着希望和改变的开始。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当下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诗人深邃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道是行船也未行”:指出尽管船只在移动,实际上并未出发,表达一种伪装的状态。
    • 第二联“老夫误喜可怜生”:自我反思,承认自己对生活状态的误解与自欺。
    • 第三联“要知开闸真消息”:暗示对未来的期待与关注。
    • 第四联“记取金钲第二声”:强调需要记住的信号,象征着希望与新开始的到来。
  • 修辞手法

    • 对比:行船与未行的对比,表现出期待与现实的矛盾。
    • 拟人:将生活状态形容为可怜的生,赋予其情感。
    • 暗喻:金钲声作为即将启航的象征。
  •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在于对生活状态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希望,传达出一种对生活无常的认识与对新生的期待。

意象分析:

  • 行船:象征人生旅途的进展与变化。
  • 老夫:代表诗人自身,反映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金钲声:象征希望、信号,预示未来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夫”是指谁?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自己
    C. 诗人的父亲

  2. 诗中提到的“金钲”象征什么? A. 生活的悲惨
    B. 希望与信号
    C. 船只的速度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现实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比较杨万里的《过吕城闸六首》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皆表现了对航行与旅程的期待,但杨万里更多地反映了对生活状态的反思,而李白则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体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