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颦里西施貌若仙,
吴王宫里斗婵娟。
三千粉黛承恩重,
又上西湖范蠡船。
白话文翻译:
西施的美貌宛如仙女,
在吴王的宫殿中争艳斗丽。
三千名媚人的恩宠如此之重,
她又乘坐着范蠡的船游往西湖。
注释:
- 颦:皱眉,指一种美丽的神态。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其美貌而闻名。
- 吴王:指吴国的国王,西施为吴王所爱。
- 婵娟:形容女子美丽。
- 三千粉黛:指众多的美丽女子。
- 范蠡:西施的爱人,历史上著名的谋士。
- 西湖: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典故解析:
- 西施:西施是春秋时期吴国的美人,因其美貌被吴王夫差所宠爱,后来为了报恩,她帮助吴国打败了越国。她的故事被后世传颂,成为美丽与爱情的象征。
- 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的商人和谋士,他与西施的爱情故事流传甚广,象征着忠诚和爱情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邦畿,明代诗人,字梦阮,号千山,生于明万历年间,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高远,常以抒情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王邦畿以西施的故事为题材,表达了对美与爱情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向往和对女性角色的重视。
诗歌鉴赏:
《西施咏》通过对西施的描绘,展现了她的绝世容颜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诗中“颦里西施貌若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西施那种自然而然的美丽,仿佛是仙女下凡,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接着提到“吴王宫里斗婵娟”,不仅展现了西施在吴国的地位,也暗示了她与其他美人的竞争,凸显出她的卓越和独特。
第三句“三千粉黛承恩重”,则是对西施影响力的进一步强调,众多美人都因她而受到宠爱,反映出她在吴国宫廷中的重要性和受宠程度。最后一句“又上西湖范蠡船”,则把西施的形象与范蠡的爱情故事相结合,表达了西施与范蠡之间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爱情的沉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颦里西施貌若仙:西施的美丽如同仙女一样,尤其在她微皱眉头时,更显得娇美动人。
- 吴王宫里斗婵娟:在吴王的宫廷中,西施与众多美人进行着美貌的竞争,展现其卓越。
- 三千粉黛承恩重:西施的美丽使得无数女子都受益于她的宠爱,显示了她的影响力。
- 又上西湖范蠡船:西施与范蠡的爱情故事,最终将她的美丽与爱情结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西施比作仙女,强调其超凡脱俗的美。
- 对仗:诗句中形成的对仗结构,使得整首诗更具韵律感。
- 夸张:用“三千粉黛”来形容西施的宠爱,夸大了其美丽的影响。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与爱情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西施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在美丽与爱情之间的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 西施:象征美丽、智慧和爱情。
- 吴王宫:代表权力与奢华的地方,体现了西施的社会地位。
- 三千粉黛:象征众多的美丽女子和竞争的激烈。
- 西湖:代表着宁静与美丽的自然场景,体现了爱情的浪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施的美貌被比作什么?
A. 仙女
B. 月亮
C. 花朵 -
“三千粉黛”指的是什么?
A. 三千个家族
B. 众多美丽女子
C. 三千个国家 -
西施与谁的爱情故事被提到?
A. 赵云
B. 范蠡
C. 刘备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美丽的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王邦畿的《西施咏》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美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邦畿更多强调历史人物的故事,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邦畿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西施与范蠡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