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时间: 2025-01-11 08:4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然小驻卓金车,听曲傍帘纱。
司空筵上,十队拍红牙。
就里双鬟,不肯施铅粉,一缕鬓堆鸦。
三年重到芜城路,空流落可怜花。
银墙绿柳,愁煞那人家。
他日江船,倘遇啼衫客,休轻拨琵琶。
白话文翻译
偶然间在金车旁稍作停留,听到窗帘旁传来乐曲。
在司空的宴会上,十队人马齐声拍打着红牙。
这里双鬟的女子,宁愿不施铅粉,淡淡的发鬓如乌鸦般堆积。
三年后再次走上芜城的路,空自流落,真是可怜的花。
银色的墙,绿柳摇曳,让人忧愁得无法自已。
如果将来在江船上,碰见啼哭的客人,千万不要轻易拨动琵琶。
注释
- 卓金车:一种华丽的车子,象征富贵与奢华。
- 司空:古代官名,通常指高官或宴席的主办者。
- 拍红牙:指敲打乐器,表现出热闹的场面。
- 双鬟:指发髻,形容女子的美丽。
- 铅粉:化妆品,古代女子常用以妆容。
- 芜城:地名,可能是指诗人所经历的地方。
- 可怜花:花朵的凋零,象征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 银墙绿柳:美丽的自然景象,蕴含忧伤情感。
- 啼衫客:指哭泣的客人,可能是失意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词人、诗人。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为特点,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受到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西施》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卓金车”、“银墙绿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既华丽又忧伤的氛围,反映出古代女子的柔美与脆弱。诗人通过对宴席的描写,表面上看似热闹,实际上却隐藏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惆怅。
诗中提到的“可怜花”与“啼衫客”则增强了对比,前者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后者则体现出人生的无奈与苦涩。这种情感上的反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语调,引导读者体会到那种既想留住美好,又无法挽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然小驻卓金车,听曲傍帘纱。
- 描述诗人偶然停下,听到窗帘旁的乐曲,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
司空筵上,十队拍红牙。
- 表达宴席的热闹景象,十队人马的演出象征着繁华与喧闹。
-
就里双鬟,不肯施铅粉,一缕鬓堆鸦。
- 描绘出女子的自然美,拒绝浓妆,强调了她的清丽与真实。
-
三年重到芜城路,空流落可怜花。
- 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重回故地却是空自流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已然消逝。
-
银墙绿柳,愁煞那人家。
- 自然景象的描绘中透出忧伤,愁苦的情感令人心痛。
-
他日江船,倘遇啼衫客,休轻拨琵琶。
- 以未来的相遇为结尾,暗示对哭泣人心酸的理解,告诫他人珍惜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可怜花”比喻美好事物的凋零。
- 对仗:如“银墙绿柳”,形成和谐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同时也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悲哀,令读者在欣赏美丽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卓金车:象征富贵与奢华。
- 双鬟: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清新。
- 可怜花:象征美好事物的凋零与无奈。
- 银墙绿柳: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墙绿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忧愁
C. 愤怒
D. 宁静 -
“啼衫客”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快乐的人
B. 失意的客人
C. 美丽的女子
D. 富贵人家
答案:
- B. 忧愁
- B. 失意的客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 《西施》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但《如梦令》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西施》则在描绘景象的同时,反映了更深层的社会无常感。
参考资料
- 陈维崧相关研究文献
- 清代诗词研究书籍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